23235小时!他们披星戴月头顶烈日“致青春”!
2022-08-16 10:21:00 来源: 合肥日报
  在刚刚结束的高速道口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中,37天里,高温天气下,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号召、挺身而出,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展示了新时代合肥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披星戴月、头顶烈日,战斗在高速道口,严把“防疫关”,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据统计,自7月9日启动报名以来,青年志愿服务 报名人数共计10493人 , 累计上岗近3000人、4600余人次参与服务,服务时长23235小时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和好评。
  8月15日上午,
  部分青年志愿者代表共聚一堂,
  畅谈交流收获和感触。
  不管在哪, 都是守护家乡 吴天宇 21岁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
  “参与这次志愿活动,我能深深体会到新时代年轻人阳光向上的信念和团结互助的力量。”在一次次志愿服务过程中,吴天宇被队友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


  参与过高速蜀山道口、包河大道道口、机场道口志愿服务的吴天宇每次都会选择相对较远的机场道口,他说,“不管是在哪里服务,都是守护家乡。”
  即将开学,吴天宇说:“要把这些收获化成学习的动力,等学成归来,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热爱有不同, 青年本该如此 马春骁 20岁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参加志愿服务,虽然休闲时间少了,但收获到的是其他同学体会不到的满足与快乐。”马春晓一直坚信:“如果做每一件事都能带着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再平淡的生活、琐碎的工作也能精彩。”


  “这才是假期正确的打开方式。你们选择的是什么?”马春骁第一次参加道口志愿服务后,就发了朋友圈。很快,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纷纷点赞。“这是我最有意义的一个假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该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即使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永怀一颗建设美丽家乡的心。”
  这是勋章, 也是标志 李心玥 20岁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在这一个月,我虽然 晒得皮肤黝黑,但我得到了内在的满足, 这是我的勋章,也是标志。”


  在蜀山道口参加志愿服务32次的李心玥,不知不觉在岗战斗一个多月了。她也成为这个假期参与道口防疫青年志愿者里服务时长最长、上岗次数最多的志愿者。
  想起因为参与道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收获的知识和正能量,李心玥觉得比秋天第一杯奶茶更香甜。“坚持、细心、耐心,这些都是我从道口的防疫工作中学到的。”她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疫情防控志愿者是闪亮的城市名片。“我很自豪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志在心中, 愿在行动 支姜丽雯 18岁 庐州卫生科技学校护理专业
  “假期,我看到高速道口疫情防控招募志愿者后,便不假思索的加入QQ群。”支姜丽雯说,能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到疫情防控,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新时代青年应尽的责任。


  在高速口,经历了烈日、高温、大雨,遇到了各种状况,但是看到他们的笑容和认可,再累、再苦、再多的疲惫也都会一扫而尽。支姜丽雯说,她深刻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将继续弘扬志愿精神,奉献一份力量。“很快开学了,离开道口的工作岗位真有些不舍。”
  变的是身份, 不变的是责任 鲍晓军 24岁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
  点点微光,聚而成炬。
  “7月9日,我看到招募信息,就拨打了报名电话,但是名额几乎瞬间 ‘抢’完。7月10日,我看到高速蜀山道口的志愿者招募信息,迅速填写,就这样加入了防疫工作,成为守护家乡的一份子,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穿上军装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个兵。服役时期的站岗和今日的站岗,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这份热情;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这份责任。”鲍晓军说,此次志愿服务让他拓宽了眼界、丰富了生活。“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做贡献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鲍晓军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爱你,合肥;我爱你,我的家乡;我爱你,我的祖国。”
  文图 | 全媒体记者 苏龙鹏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弘
  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 “姗姗不迟到 ” 融媒体工作室


  百度地图发现,合肥有个可喜变化!
  4580亿!十年一“建”!
  “科里科气”的合肥,是个“养成系”!
  合肥 | 年中经济观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