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变变!最好名片名不虚传!
2022-08-16 10:21:00 来源: 合肥日报


  编者按
  岁月不居,又见八月。合肥人民深深记得,两年前的这个时节——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矗立起新航标、锚定了新坐标、擘画出新目标。
  两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开拓进取,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本报记者重访当年在现场的亲历者以及践行者, 从他们的视角感受合肥这两年的发展变化、书写的新时代“赶考”答卷。


   不负千钧嘱托,打造“最好名片”。
   2020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仔细察看巢湖水势水情,听取环巢湖主要圩口分洪及周边湿地蓄洪、巢湖综合治理情况汇报,了解防汛物资和大堤加固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两年来,合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纵深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如今的八百里巢湖,风光无限,“最好名片”正精彩呈现。


  巢湖市柘皋河省级湿地公园。桑玲 全媒体记者 赵瑞瑞 摄
  01
  生物多样性恢复


  远山含黛,碧波荡漾,夏日的巢湖景美如画。
  置身南淝河入巢湖口,透过无人机镜头俯瞰27.6平方公里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水网纵横,飞鸟翩翩,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巢湖市半岛湿地公园。桑玲 全媒体记者 赵瑞瑞 摄
  “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生态湿地蓄洪区的定位和规划,防止被侵占蚕食,保护好生态湿地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说, 我们牢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把湿地生态功能修复好、建设好、保护好。
  作为南淝河入巢湖前重要的旁路净化系统,十八联圩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稳定发挥、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
  “2020年洪水退去后,我们加快推进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一、二期工程,如今每天净化水量约20万立方米,平均可以降解氨氮、总磷30%左右,鸟类增加到117种。”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郭莹介绍。三期项目于2021年4月份启动建设,今年7月20日全部完工转入运维阶段,这也标志着此前规划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


  十八联圩湿地,丰茂的水生植物满目青翠。全媒体记者 任敏 摄
  针对鸟类、鱼类、两栖类等不同类型生物的栖息需求,三期项目构建了包括生态岛、季节性草滩、湿草地、滩地、芦竹沼泽、浅水区和深水区在内的多样化湿地生境,形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
  “我们将通过3~5年时间,把湿地构建成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为打造‘最好名片’贡献力量。”李家政如是说。
  02
  群众安全感提升


  盛夏时节,行走在长临河镇,人居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游客络绎不绝。
  “总书记十分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回想起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长临河镇罗洪社区党委书记梅斌仍激动不已。
  “2020年洪水退去后,我们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复工复产。在人居环境方面,开展了雨污分流改造、垃圾分类回收等工作。这两年,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大幅提升!”梅斌说。


  长临河镇六家畈社区景美如画。全媒体记者 苏玲 郭如琦 摄
  令人欣喜的变化同样发生在白马社区。“2020年8月19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备受鼓舞!”该社区党委书记宣典胜说,两年来该社区相继建成两个省级美丽乡村,乡村民宿项目红红火火,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8万元。
  撸起袖子加油干!“总书记亲临考察,让我们倍感振奋!两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长临河镇政协联络组组长龚志斌说,该镇全力建设十八联圩和玉带河湿地,提升蓝藻分离站和污水处理厂能力;推进长临河文旅小镇和江淮侨乡六家畈项目,建成特色民宿12家,文旅融合加速发展。


  俯瞰巢湖沿岸肥东县长临河镇段。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此外,我们提高城镇、村庄防洪标准,投入约500万元修建长临河新河路(桥);加快安置点建设,推进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龚志斌说。
  03
  蓝藻防控有力


  牢记嘱托,合肥奋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四源同治”,着力绘就人湖和谐壮美画卷。
  聊起这两年巢湖的变化,长临河镇施口社区居民王仕成感触颇深。今年53岁的王仕成以前是渔民,退捕上岸后,当起了护渔员,每天骑着电瓶车沿南淝河、巢湖大堤巡逻。


  图为环巢湖北岸风光。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现在工作稳定,不像在湖里捕鱼危险系数高!这两年,我感觉巢湖生态环境在不断变好。以前夏天湖里蓝藻多,现在少了,闻不到臭味。湖边、湿地里还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飞鸟!感觉自己也作了一点小贡献!”王仕成展示着手臂上的红袖标,十分自豪。
  施口社区居民马标也“闻”到了巢湖的喜人变化。“我们家距离巢湖直线距离500~600米,以前夏天南风一吹,就有臭味,这两年没有闻到了。现在大家都自觉保护环境,垃圾放入垃圾桶,不会随便乱丢。”
  驰而不息抓治理,久久为功促提升。


  长临河藻水分离站外景。陈振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巢湖水质保持IV类,河流国控断面水质100%考核达标,出湖入江水质常年保持II类;至今年7月21日,巢湖无明显蓝藻水华,较2021年推迟51天,较2020年推迟107天,蓝藻防控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环湖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0多种。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华新红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韩洁
  剪辑 | 全媒体编辑 何姗姗
  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湖畔点经”融媒体工作室、 “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姗姗不迟到 ” 融媒体工作室


  百度地图发现,合肥有个可喜变化!
  4580亿!十年一“建”!
  “科里科气”的合肥,是个“养成系”!
  合肥 | 年中经济观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