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气、爆炸,被蓄意破坏?“北溪”损坏疑云
2022-09-30 09:27:00 来源: 解放日报
  近日,多方证实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两大管道“北溪-1”和“北溪-2”出现损坏。瑞典方面还表示,在两条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
  目前,事件由蓄意破坏造成的可能性未被排除。 尽管原因尚不明朗,但事件影响已经显现,欧洲天然气期货27日大涨超20%。这起事件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俄罗斯与欧洲的紧张关系。


  “前所未有的”损坏
  “北溪-1”和“北溪-2”运营方26日通报,这两条海底输气管道当天均被探测到漏气状况,甚至出现“气压骤降”,原因正在调查。
  “北溪-1”运营方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说,两条管道的三条管线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丹麦能源署证实,26日在丹麦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上发现一个泄漏点。此后不久,“北溪-1”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
  丹麦能源署说,天然气管道出现泄漏极其罕见,丹麦管辖海域内的“北溪-2”管线所漏气体渗入波罗的海,可能妨害航行安全。
  丹麦军方公布视频显示,天然气在海面上不断喷涌而出,大片区域泛白。目前,丹麦海事署已发出航行警告。
  与此同时,瑞典测量站26日在两条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瑞典海事局随后发布航行警告。
  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副教授比约恩·伦德说,其中一次爆炸产生相当于2.3级地震,瑞典南部30个测量站都探测到此次爆炸。
  这起事件引起多方关切。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克劳斯·米勒说,最新事件凸显“形势紧张”。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任何蓄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都“不可接受”,并将“招致最强烈的回应”。她还敦促进行调查,彻底弄清“事件及其原因”。
  俄罗斯方面,克里姆林宫也表示“北溪-1”和“北溪-2”出现损坏,不排除遭到蓄意破坏的可能性。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管道内气压大幅下降确实是前所未有的状况,需要立即展开调查”。鉴于“北溪”项目的紧急状态事关欧洲能源安全,俄方对此高度关注。
  不太可能是意外
  此次事件的核心“北溪-1”管道2012年启用,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再经由欧洲境内输气管道将俄产天然气输往其他欧洲国家。
  “北溪-2”管道去年建成,与“北溪-1”基本平行,容量相似,由于受到美国阻挠及西方制裁而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鉴于三起漏气事件同时发生,舆论认为不太可能是意外。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说,根据综合评估,“北溪”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
  还有欧洲消息人士透露,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问题是“谁会从中受益?”
  巧合的是,最新事件发生在俄乌冲突持续数月、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
  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多国急于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与此同时,“北溪”管道持续处于欧洲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中心。
  随着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紧张,俄方从6月中旬起大幅减少经由“北溪-1”向欧洲供气量,8月底又宣布因管道维修需要暂停输气。
  面临天然气供应短缺、价格高涨局面,欧洲多国四处寻找替代气源。“北溪”发生漏气事件之时,正值挪威通往波兰的波罗的海输气管道开通。挪威是欧洲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已成为欧洲国家主要“求助对象”之一。对波兰来说,波罗的海输气管道是其实现天然气供应多样化的核心。
  目前还正值欧盟准备公布第八轮对俄制裁方案之际。冯德莱恩本月初表示,欧委会将提议对俄罗斯出口欧盟的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但欧盟内部对此意见不一,一些国家担心此举无助于解决当前危机。俄总统普京回应说,如果西方国家对俄天然气采取限价措施,俄方或将切断对其所有能源供应。
  恐加剧紧张局势
  尽管“北溪-1”已暂停供气,“北溪-2”未投入使用,而且德国等欧洲国家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囤气”以过冬,但事件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
  首先,在欧洲面临能源危机的当下,事件触及市场的敏感神经。欧洲天然气期货27日大涨超20%,为三周来最大涨幅。有评论称,欧洲可能需要为迎接没有俄天然气的冬天做好准备。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或因法律纠纷而制裁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也对市场波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此举意味着仍从俄罗斯经乌克兰流向欧洲西北部的少量天然气面临断流风险。
  其次,事件似乎体现出乌克兰危机的外溢影响,预计将进一步加剧俄罗斯与欧洲的紧张关系。
  英国咨询公司Inspired Plc的主管尼克·坎布尔(Nick Campbell)表示,尽管欧洲方面已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北溪”管道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断气”的可能性,但市场可能仍处于紧张状态。“如果(事件原因)是蓄意破坏,那么从本质上说,这是冲突在乌克兰境外的升级。”
  再者,事件凸显出欧洲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引发外界担忧。作为回应,丹麦等国已宣布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安全。
  此外,天然气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环保组织“德国环境行动”首席执行官穆勒-克雷纳(Müller-Kraenner)说:“甲烷一旦以气体形式从海面上升到大气中,就会极大地加剧温室效应。”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陆依斐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佳思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