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共同富裕乡村 ,宁波要抓好这五方面工作!
2022-10-12 15:18:00 来源: 宁波发布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次会议聚焦“建设共同富裕乡村 共享城乡幸福生活”,邀请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斌首先介绍了相关情况:
  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农业农村是重点领域。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着力建设共同富裕乡村,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先”:
  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全省领先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6.3亿元、增加值372.5亿元,绝对值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3.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5%,位居全省第一;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8.3万元/人,列全省第二。
  二是农村改革全国全省领先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试点,象山县成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象山、鄞州、余姚、慈溪成为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
  三是农民收入全国全省领先
  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同比增长9.7%,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首位、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收入25292元,居全省第二位。
  四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全国全省领先
  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民生事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4%(全省72.7%、全国63.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2(全省1.94、全国2.5),连续18年呈现缩小态势。
  聚焦聚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站位谋划,
  着力画好共富乡村建设蓝图


  对标市委《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目标和要求,高站位研究制定《宁波市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聚焦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样板,谋划实施农民收入倍增、未来乡村引领、增产保供强基等十大行动,确保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农民收入增幅。到2025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股份分红达到4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0以内,“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高质量发展,
  着力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更加巩固。一是做大产业发展主平台。以大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高效发展,全市建成高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80.2万亩,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业强镇2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二是做强产业发展主力军。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行动,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9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964家,家庭农场15952家,培育农创客3450名。三是做实产业发展主引擎。坚持政策扶持和科技兴农“双轮”驱动,强化粮油生产和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扶持,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推进种业强市建设。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种业年产值超过35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
  三、高品质建设,
  着力擦亮共同富裕底色


  对标“国际一流、国内示范”要求,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提升,展现“都市乡村、田园城乡”新风貌。一是久久为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环境深层治理,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达99.1%,累计新(改)建农村公厕11234座。二是五美联动推进示范创建。统筹开展美丽城镇、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五美”联创,整体提升山水林田路房“六度空间”。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67个、特色精品村193个、达标村1830个,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56条。三是以人为本建设未来乡村。围绕“三化、九场景”,突出“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供给,坚持一村一策,建设彰显宁波特质的未来乡村。镇海区永旺村等5个乡村入选省首批未来乡村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
  四、高效能改革,
  着力激发共同富裕活力


  围绕“确权、赋权、活权、保权”主线,推动农村改革由点上突破转向综合集成,有效激发共富活力。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2651个村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占比99.7%,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行动,推进村庄经营,发展绿色经济、融合经济和服务经济。到今年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要达到77亿元,实现总收入5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庄“双清零”。二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5个区(县、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总额达到10亿元以上。象山县成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激活利用改革,累计发放“三权分置”使用权证206本,36个先行试点乡镇(街道)引进项目215个,总投资30.5亿元。三是推进数字化帮扶促富改革。利用数字化帮促手段,健全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和监测体系,深化产业精准帮扶和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创新推行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今年上半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8元,居全省第四位。
  五、高标准监管,
  着力守住共同富裕底线


  聚焦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坚决守牢农业安全生产,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一是强化渔业安全。实施海上安全“铁拳”行动,严厉打击“三无”渔船,落实渔船编组生产制度,用好渔船精密智控体系,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推动帆张网、涉氨冷藏、“证业不符”渔船清零。二是强化质量安全。深入开展“绿剑”“扫雷”“平安”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业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完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确保全市重大动植物疫情清净。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锚定“两个先行”目标,聚力“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深化开展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努力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请问这次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有什么不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李斌答: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今年我市进一步拉高目标、创新举措、加强扶持,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在9月23日召开了全市“消薄”攻坚行动推进会,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消薄”攻坚行动方案。全市计划到今年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0万元以下和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清零”,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60%。
  今年的“消薄”攻坚行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提升了“消薄”实施层级。 构建发展共同体,区(县、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责任主体,由党委书记负总责。以县级为主统筹区域资源要素,在条件较好的区域,谋划实施一批见效快、风险小、收入稳的抱团联建“消薄”项目,同时组建强村公司,加强建设和管理。
  二是加强了多方协同推进。 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每个抱团联建“消薄”项目建立了“四个一”项目服务小组(由一名县级班子成员和一家机关事业单位、一家企业、一家金融机构服务项目实施)。实施“三百”结对帮扶行动(百个单位扶百村、百个企业结百村、百个侨团帮百村),实现相对薄弱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三是强化了资源要素保障。 全面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其中土地方面明确按照每个相对薄弱村2亩的标准,预留建设用地,专项用于“消薄”项目建设。
  四是突出了攻坚力量配备。 把“消薄”攻坚行动纳入县乡两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和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内容。每个相对薄弱村都要建立“五个一”“消薄”攻坚小组(指由一名县级班子成员、一名乡镇班子成员、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村主要干部、一名农村工作指导员或第一书记组成攻坚小组),确保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发布人提到我市培育了3000多名农创客。能否具体介绍下农创客队伍情况?下步我市在促进农创客队伍壮大上有哪些举措?
  卞银江答: 农创客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引领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市将培育农创客作为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的重要手段,鼓励农创客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累计培育农创客3400余名。
  下一步,我市计划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行动,着力推进平台建设和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年轻人下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着重做好以下“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政策提升”文章。 制定下发万名农创客培育行动方案,升级实施大学生农业领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全市农创客组织体系、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拓展创业创新领域,加大创业就业补助力度,强化要素保障。计划到2025年,累计培育农创客1万名,带动农户10万户。
  二是做好“平台打造”文章。 研究制定市级农创园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鼓励各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园、高新技术园区、电商物流园、农业龙头企业、大中专院校等平台和主体,建设一批资源要素集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孵化效能强的农创园,为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下乡创业创新提供平台支撑。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10个以上基础设施好、创业环境佳、配套服务优、孵化效能强的农创园。
  三是做好“环境优化”文章。 组建宁波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全市农创客开展创业创新打造集创业孵化、创业交流、要素对接、指导服务、培训提升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大力宣传农创客典型,厚植“宁波农创”氛围,优化“宁波农创”环境,打响“宁波农创”品牌。
  低收入农户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人群,请问我市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有哪些有效的具体对策?
  李斌答:低收入农户是农村“提低”的重点群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所在。目前,我市共有低收入农户4.6万户6.4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半劳动能力的不足16%。针对这一群体特点,我们在不断强化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兜底保障基础上,创新实施了“四个一批”的工作举措。
  一是创新实施综合性保险健康帮扶兜住一批。该保险项目列入市民生实事工程“甬有帮扶”。保障范围涵盖医保目录内外,延伸住院护理照料,兼顾生活困难帮扶,主要指标全省、全国领先。首年赔付率达131%,今年首批理赔共7128人1200余万元。
  二是精准实施产业帮扶项目联结带动一批。启动实施低收入农户基本实现现代化项目试点,坚持“国有、村集体代持+经营主体市场化运营+低收入农户受益”的模式创新。如海曙未来农场研学基地共富项目,收益覆盖全区1600多户农户,预计户均增收1000元。
  三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促增收一批。开发乡村保洁、护林、协管等适合农户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组织开展来料加工,打造“居家增收”新路径。如奉化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唱戏的来料加工新模式,累计设立加工点127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135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四是挖掘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多维帮促覆盖一批。近期,我们将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推广手机端低收入帮促模块应用,有效畅通和对接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爱心捐赠、结对助学和微心愿认领等社会多维帮促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低收入农户的浓厚氛围。
  此外,我们依托“浙农帮扶”数字化应用赋能帮促工作,扎实做好返贫预警分析、“一户一策”干部结对帮扶和农户需求响应等工作,努力使低收入农户过上成色足、可感知、更持续的美好生活。今年上半年,我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8元,增速15.1%,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以艺术赋能为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提升发展,是我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化实践,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探索。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卞银江答:艺术赋能振兴乡村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创举。自2019年,从宁海葛家村开始,通过“艺术家驻村”激发村民内生动能改造乡村,探索了一条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艺术赋能振兴乡村之路。后经不断探索完善,现有79个村开展艺术赋能,已呈燎原之势。
  为进一步推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8月份,市委农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7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艺术赋能行动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五个一”工作。
  一是引进一流专家。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召引熟悉乡情的专家团队、甬籍在外艺术家返乡创业,赋能乡村发展,引育艺术家团队50个、驻村艺术家150名。
  二是激活一批资源。注重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传承乡土文化技艺,让“老手艺”赋能“新生活”、“老物件”焕发“新生命”、“老传统”站上“新舞台”,建成艺术赋能村150个。
  三是培养一众人才。充分发挥乡村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领头作用,挖掘乡村木工、漆艺、竹编等民间匠人,实施乡村匠人培育计划,开展“乡建艺术家”评比、竞技,厚植艺术赋能乡村基础,培育乡土艺术人才1000个以上。
  四是壮大一方产业。推动艺术与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培育文农旅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文农旅消费新需求、新场景,提高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旅游服务等的文化附加值,艺术赋能村居民收入、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
  五是营造一等环境。结合“精特亮”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艺术化打造景观节点、标识系统,串联沿线名景、名人等,打造一批网红打卡点,建成艺术赋能特色风景线(共富带)10条以上,推动艺术赋能乡村从“盆景”变“风景”,擦亮宁波艺术赋能乡村的“金名片”。
  小微权力、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品牌从宁波推广到了全国,请问下一步我们对乡村治理还有哪些动作?
  卞银江答: 2019年来,我市已有象山“村民说事”制度、宁海“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鄞州区基层公权力“三清单”制度、宁海县小微权力清单“36条”乡村反腐新机制等4个案例成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入选案例居浙江省首位;鄞州区和象山县2个区(县)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鄞州区云龙镇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等14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乡村治理呈现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融合程度显著提高,智治水平持续增强,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下步,我市将深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打造乡村治理升级版,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面推进善治村创建。 计划出台《宁波市善治村认定办法》,全面开展市级善治村创建工作,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善治村创建体系。到2026年底,基本实现善治村全覆盖。
  二是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创建。 全面开展清廉村居评价认定工作,深入开展“示范促廉、制度固廉、监督守廉、数字助廉、清风护廉”五大行动,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亲清的清廉村居。到2026年底,基本实现清廉村居全覆盖。
  三是全面推进智慧善治建设。 推进数字乡村“大脑+应用”集成改革,深化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村级资产、资金“云监管”,党务、村务、财务“云公开”,便民服务线上线下贯通,村民办事快捷方便,让乡村更聪明、更安全、更有序。






  大家还在看 1、今起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宁波这些列车运行有变化 2、近万部作品参赛,百余部作品入围决赛圈!“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全球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开启 3、事关住房公积金贷款!官方解答来了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快关注↓
  来源: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沈晓燕 审校:戴巧泽、 张志龙、 郑仲晔、王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