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同频共振,协同提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三省共建长江中游经济区,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建议,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也引起长江经济带社会各界关注。3月7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组织三省专家学者开展“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主题研讨会,为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出谋划策。
吴传清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锚定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新目标,加强长江中游地区三省协同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增长极、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以编制产业地图为抓手,打造长江中游地区三省“产业共同体”
首先要成立长江中游三省产业协调办公室并编制长江中游三省产业地图。其次要实行“三长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积极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强产业竞争力。最后要联合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旅游产业等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以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引领,打造长江中游地区三省“创新共同体”
一是,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协调组织,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成立“长江中游三省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完善“1+X”规划政策体系。
二是,促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推进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建设“长江中游三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积极鼓励湖北、湖南和江西联合优势科技单位共同申请重大项目,促进三省之间科技项目交流和合作。
三是,推广创新券通用通兑。成立“长江中游三省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推进工作小组”,制定创新券通用通兑实施方案,建立创新券通用通兑服务平台,推动三地科研机构、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实现购买成果管理、成果熟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创新券通用通兑支持的内容的统一。
四是,联合打造高水平科创走廊。推进鄂湘赣三省科创走廊联通发展,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鄂湘赣三省科创走廊范围内互认机制,支持多元主体参与“三区联动”发展。
五是,布局“科创飞地”网络。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平台,成立长江中游三省“科创飞地”发展支持基金,推动科创“逆飞地”“正飞地”相互促进。加强鄂湘赣三省联合“走出去”建科创飞地。
三、以深入探索绿色发展示范为契机,打造长江中游地区三省“生态共同体”
一是,推进洞庭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创新生态保护补偿合作新机制,共同强化生态保护补偿技术支撑,共同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机制。
二是,加快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绿色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绿色发展一体化。
三是,打造长江中游三省碳中和示范区。提高长江中游碳汇库容,为长江中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碳排放”空间。探索建立鄂湘赣三省生态服务和碳汇计量标准化方法,推动三省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
四、以构建“三角形、放射状”开放通道为纽带,打造长江中游地区三省“开放共同体”
整合武汉天河、鄂州花湖、长沙黄花、南昌昌北空港资源,联合打造国家级机场群;组建长江中游三省港口联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港口群;以中欧班列(武汉)为龙头,加强汉新欧、湘欧、赣新欧联动发展;以“光博会”“健博会”为重点,联合打造鄂湘赣会展平台,并加强鄂湘自贸区和赣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