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香宁波”成为又一张城市名片
2023-03-23 10:21:00 来源: 宁波日报

茶园。(陈建立 何峰 摄)

“政府指路,政策引领,企业创新提能。我们有信心做好一片叶子,讲好春天的故事,借乡村振兴的春风,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而奋斗……”

仲春时节,又闻茶香。3月17日下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暨委员月谈会,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市县政协委员、茶叶企业代表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议政。

宁波茶产业的历史悠久而辉煌。宁波产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时期,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3次提到宁波茶;唐时,宁波开海上茶路之先河;宋时,宁波是中国茶文化向外传播的主通道;明清时,宁波是茶叶环球航运的集散中心。

茶是我市传统的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宁波茶产业在茶树新品种选育、品牌建设、名优茶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在拉大。

大家认为,盛世兴茶,宁波有这么悠久的产茶历史,有过这么辉煌的产茶业绩,又恰逢当下经济加速回暖、人民群众消费提升、对外交流频繁的难得机遇,宁波茶理应成为宁波向世人展示农业现代化水准、城市品位和文化符号的一张金名片。

扬长避短练好内功——走品质之路

“宁波要扬长避短,做精做优绿茶,不可盲目跟风。”第一个发言的叶秀高委员来自宁海,他认为,做强做优茶产业,根基是“内强品质”。

宁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出产“望海茶”等名茶。叶秀高委员从宁海茶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品质的重要性,“我们长期与中茶所、浙江大学保持战略合作关系,选育的茶树新品种‘望海茶1号’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品种登记,用其生产的茶样在各类茶事评比中屡获金奖。优异的品质成就了县域公共品牌‘望海茶’,荣获首届浙江十大名茶、中华文化名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多项荣誉。”

叶秀高委员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现在跟风做红茶、黑茶,宁波没有优势,只会步人后尘。他建议,“宁波、宁海茶产业的根基在绿茶,优势也在绿茶,现在不是绿茶不行,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就发展得很好。坚持做绿茶,把绿茶做到极致,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宁波作为我国出口珠茶主产区、中国茶文化之乡、浙江名茶先发区,在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宁波茶却日渐式微,我作为一个曾经的茶业人,实感痛惜,十分着急。”林伟平委员是位“老茶人”,对宁波茶产业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他发自肺腑的感慨让大家陷入沉思。

“宁波自古出好茶。”虽然眼前面临的困难不少,但对宁波茶产业知根知底的林伟平委员依旧信心满满。他分析,受外来茶冲击、品牌营销创新不足、生产成本高、茶叶资源利用低等诸多因素影响,近些年宁波茶产业止步不前,但是宁波茶在质量上有明显优势,“宁波茶园基本集中在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干净、优质、安全’是宁波茶的品质标签。当下最具权威的‘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中,我市一直是获奖大户。”

林伟平委员认为,通过走差异化道路,实现宁波茶产业“小而美”“精而特”的高质量发展。他进一步建议说,在产业布局端,要“稳面积,优结构”,实施种业强茶,建设生态茶园,加快老茶园良种化改造,大力扶持“望海茶1号”等有地方特色有知识产权的良种推广;在产品开发端,要“高端更高、主攻中档、多元发展”,千方百计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在市场销售端,要优先立足宁波做足宁波市场,积极向外拓展市场,在宁波主要茶叶市场设立宁波名茶展示展销厅。

顾静芬是市政协十三、十四、十五届委员,经营着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她认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是推动宁波名优茶向外拓展市场的根本途径,“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帮扶一批支撑我市茶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希望通过几年的培植,出现一个名扬四海的宁波区域茶叶品牌。”

讲好茶文化故事——走品牌之路

喝茶,喝的不仅是味道,更有意趣和心境。

近20年,茶产业、茶市场和茶文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度颇有美誉的宁波茶叶面临营销环节创新不多、“走出去”乏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协委员和茶企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家认为,近些年,和外地茶叶“活色生香”的茶故事相比,宁波茶叶的“文化味”明显不足。

“宁波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宁波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历史长河中有着无与伦比的篇章和非同凡响的文化制高点。”徐建成委员在分析宁波茶文化建设时,指出目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转化能力不足。没有更强能力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文化赋能;二是亮化出彩不够。没有更大作为亮化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让人们公认宁波是优质茶的主产地、集散地;三是活化引领不新。没有更新创造活化为城市开放提升、文化引领交流的物化载体。”

“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绝非农业农村一个部门的事情。”徐建成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强有力地参与到宁波茶文化建设中来,在推进茶文化主流引导上跨界协同,在茶文化空间打造上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在茶文化营销与传播中加大服务工作力度。

他建议,通过整合力量让宁波茶文化再塑辉煌,“挖掘、研究宁波茶的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从历史根脉上系统性重塑新时代背景和视野下茶的先进文化,把茶和天下的中华文明理念传播世界。”徐建成委员说。

品牌是茶产业的生命,而文化是茶品牌的核心。茶文化上建设存在短板,导致品牌营销止步不前。叶秀高委员现身说法,“望海茶”秀于内而不形于外,茶叶品质得到业内认可,与西湖龙井不相上下。但品牌的宣传推广不够有力,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大众认可度,与同时起步的安吉白茶、大佛龙井等相比差距较大。他建议全面推进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高手过招,希望市里统筹人才和力量,从当代人的视角对绿茶的文化和功效进行研究和策划,并通过市级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让绿茶文化和绿茶品牌深入人心。”

陈志强委员近期在我市一个茶叶集散地调研时发现,该市场上年度3亿元的销售额中,绿茶仅占25%的份额;而宁波地产绿茶,又仅占绿茶份额的三分之一,“以此推算,宁波地产绿茶占有的宁波茶市场份额不到10%。与龙井和安吉白茶等绿茶品类相比,宁波地产绿茶并无优势。”

“在数字化营销和信息过载的时代,要实现销售带动生产,前提是讲好宁波茶叶好故事。”陈志强委员建议,通过挖掘亮点,讲好宁波茶叶(网络)好故事,“宁波茶叶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产是基础,但关键环节在销售。宁波茶韵、茶港等特色地域茶文化、以望海茶为代表的宁波绿茶制作的严要求高标准等特色,需要精心策划,凸显互联网思维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

位于海曙区鄞江镇的天一阁清茶基地。(陈建立 何峰 摄)

推进茶文旅融合——走跨界之路

茶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大家认为,要进一步整合营销渠道和创新营销模式,促进宁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徐建成委员建议,要建设具有“引领性、变革性、开放性”的宁波茶文化空间,助力茶文化在三产融合和构建全链条的经营模式中发挥主要作用。要建设一批传承基地或乡村茶文化博物馆,推进学校、社区、茶企互动,推进百姓旅游生活与茶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宁波茶文化可听可看可玩可购,满足优质体验的精神遐想。叶秀高委员则建议,深入做好“茶叶+”文章,加强对茶旅民宿、茶叶加工厂等设施的用地保障,以一片茶叶带动制造、旅游、住宿、餐饮等多个产业发展。

“统筹市区两级各方资源、共同发力,充分挖掘东钱湖茶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东钱湖‘以文为魂,以茶为基,以旅为形’的新型茶文旅融合业态,积极打造茶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宁波茶的展示窗口。”鄞州区政协委员王春翰在东钱湖工作,他认为,东钱湖有得天独厚的茶产业基础,有源远流长的宋韵文化底蕴,有连横合纵的文旅融合业态。推进茶文旅融合,东钱湖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延伸茶产业链条,构筑茶文旅消费新场景。”他认为,可利用福泉山的山水资源,建设景观化茶园、生态化茶道、艺术化茶室等项目,打造茶文化研究、博览、教学等功能空间,拓展茶文化体验的深度与维度。打造茶主题餐饮住宿项目,开发茶特色的菜肴宴席,以茶为核心培育心宿福泉、旧茶厂等茶主题项目。研发茶文创器具产品,设计开发茶器具、茶书画、茶点等文创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使茶文旅消费切入更丰富的生活场景。

王春翰委员还建议,通过提炼茶文化内涵、打造茶关联项目,赋予茶文旅融合新活力,引燃茶文旅体验新热点。在韩岭南宋文化风情街区、湖区、景区周边,布局提升休闲农场、乡村美术馆、茶餐厅饮品店等业态,以茶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以田园山水激活茶饮时尚。

重视茶产业科研——走科技之路

近些年,科技在茶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宁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大家建言献策的重点。

海曙区政协委员吴颖是位茶专家,被茶农亲切地称为“茶博士”,她对宁波茶产业的科技成果如数家珍,新品种选育方面,“‘黄金芽’等自主培育品种市场反应良好;彩色树种选育走在全国前列,有17个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机械开发方面,摊青空气处理机组、电磁滚筒杀青机等连续化加工设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新产品研发方面,桂花红茶、樱花茶等特色产品也已逐步推向市场。”

吴颖委员认为,尽管我市茶科技方面的探索不断推进,但宁波茶产业还是面临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科研机制尚未形成、科研从业人才缺乏的制约因素。

她建议,政府要加大投入,聚力推广“黄金芽”和“御金香”等新品种。围绕全程机械化,加快茶叶先进适用机械装备研发与推广。多渠道加强对茶产业重点项目的专项攻关,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科技赋能,人才是关键。”吴颖委员建议,紧抓国家重视农业主体技能培训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农业教育培训基金,广泛开展采茶、炒茶、评茶等新型职业茶农培训,培育一批制茶工匠,提高从业人员技能。

“一名茶叶人的辛酸苦辣甘甜一并涌上心头,我想把自己的所思所虑所忧所盼和大家分享。”顾静芬和茶叶打了30年交道,她从一个茶产业从业者的角度,建议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战略,增强宁波茶产业的竞争力。

她建议,以“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为路径,赋能茶产业,开发茶叶衍生产品,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大研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优良品种力度,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标准化。要加强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终端产品。”

“茶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应该要有做精茶产业、做强茶科技、做亮茶文化的决心和恒心,让‘茶香宁波’成为又一张城市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林伟平委员的话,道出大家的心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