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保护日,2300余尾中华鲟放流入江
2023-03-28 13:30: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8日讯“900027230328540”,一个长约0.3厘米的PIT(无线射频识别)芯片,装在一个细细的针头上,植入到中华鲟背部的肌肉中。这些中华鲟就拥有一张相伴终生的“电子身份证”……

3月28日,中华鲟保护日,武汉举办多场中华鲟增殖放流入江活动。

在武汉渔政码头,一场主题为“拯救濒危鱼类共建生命长江”的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中华鲟510尾,以及大规格胭脂鱼成鱼(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50尾,长吻鮠(湖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4000尾。

光谷九小五(7)班刘珈一,去年也曾参加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今年再次参加,他说,“亲眼看到这些珍稀鱼儿放入长江,心情很激动。我们要热爱长江,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当天上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保护中华鲟·你我同行”增殖放流活动,在经开区江段同步举行,1800余尾“子2.5代”中华鲟放流长江。

2021年10月,水生态研究所廖小林创新工作室的研究团队,通过一条人工繁育的子一代中华鲟雌鱼(2005年出生),与子二代雄鱼(2009年出生)进行人工授精,孵化出一批鱼苗。为了更精准地表述它们的代际关系,这批可爱的小家伙被形象地称为“子2.5代”中华鲟。去年3月28日,其中的5万尾“子2.5代”中华鲟在武汉放流。

活动当天,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国航公益放流站正式揭牌。公益放流站的成立,将为企业、学校、社团等民间放流者提供科学放流的场所,成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科普基地。

下一步,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指导,加快公益放流站的建设,确保长江、汉江武汉江段增殖放流规范有序,全面助力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水平。(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徐雯 付连营 杨凯 陈雪莹 史凤玲)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