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为文明通城提颜铸魂
2023-04-10 09:54:00 来源: 咸宁日报

通城县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民生短板,从细微之处入手提升城市品质,从共同缔造入手激活文明城市自治,书写文明创建新篇章,焕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解决民忧扮靓“面子” 提升城市颜值

“原来这里是个臭水沟,一下雨就是一口臭塘,通过改造后,环境优美,住在这里是真满意,真幸福。”通城县隽水镇秀水社区幸福小区居民刘正秋说。

幸福小区作为通城县老旧小区,绿化少,基础设施缺乏,居民没有休闲娱乐的区域。每到下雨时,小区由于排污不畅导致污水乱流,特别夏季恶臭不可闻,居民怨声载道:幸福小区不幸福。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通城县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2022年-2024年)滚动计划,通过扩展城市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保持城市系统化、高质量、持续性发展。

“升级黑化小区道路、机动车道,铺设人行道,改造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给水管道和房屋立面、屋顶,新建停车场。”通城县住建局副局长、通城县城市更新行动指挥部办公室成员杨金炜介绍,小区完成儿童游乐园、公共活动场地和相关文体设施,新增路灯、通信排管、燃气管道、垃圾收集点,完善强电线缆、绿化景观。

走进幸福小区,活动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爷带孙、父带子居民在游乐园里玩耍,欢声笑语传来,幸福洋溢在脸上。

面对创文“大考”,通城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考量工作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瞄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发力,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来抓,秉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宗旨,以“一年一小变,三年大改变”为目标,推进小区“旧貌换新颜”,计划通过5年时间对隽水城区8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志愿参与做实“里子” 厚植城市内涵

“爱家乡,就要用实际行动保护好母亲河。”这是刘卫国挂在嘴边的话。

现年59岁的刘卫国是通城县四庄乡龙潭洞村人,城北双龙路液化气站业主,一位本土民营企业家,现任县绿水青山志愿者协会首届会长。

2017年3月,刘卫国千里迢迢到广西,个人出资3万元购置了一艘电动观光游船,船高2米、长9米、宽2.4米。回家后放置在城区隽水河上,但却不为观光收费,亦非打鱼捞虾。而是配上垃圾桶、长竿打捞网、高音喇叭,挂上“我爱隽水母亲河”的条幅,将它改造成了垃圾打捞船。

“小小游船河中游,城市文明跨大步”,此举让群众在感受母亲河美景的同时,激发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到护河行动,起到了良好的公益宣传效果。从此,他当上义务清捞工,三天两头在河里巡游,见到垃圾就清理。几年来,他清理的垃圾约5吨。

他的义举不仅增加了沿河居民的环保意识,还直接带动通城义工、小红帽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加入。隽水河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周边居民往河里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大幅减少,重现河清、水畅、岸绿的如画美景。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在通城县,志愿服务正成为全县人民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时尚。

当天上午,58岁的志愿者郑欣宜穿着红色马甲,正在秀水大道劝导文明出行。郑欣宜是一位残疾人,曾在城区“跑麻木”为业。

“禁麻以后,我就参加了小红帽志愿者协会,至今已经8年了。”她说,只要社区需要,自己都会积极参与。今年,该县7家志愿协会开展志愿活动56场6000多人次,志愿红成为通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文明根植于心,外化于行,通城正以共同缔造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从“督着干”变为“主动干”。

如今,在隽水街头巷尾,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在隽水河,你定能看到数十年如一日清理河道垃圾的“民间河长”刘卫国;在红绿灯处你准能看得见火红的“红马甲”;也许三十年义务照顾没有血缘关系小叔子的杜文利与你擦肩而过;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之歌,谈论着感人至深的“最美”故事,践行着真善美的文明行为,传承着质朴淳厚的民俗民风,处处彰显文明温度和幸福底色,在看得见的蝶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画卷正在展开。

(通讯员 胡雄文 吴雷 葛七甫)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