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响三张社会治理名片
建设高效能治理的“柴桑样板”
——柴桑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特色工作情况汇报
2020年以来,九江市柴桑区扎实推进为期三年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坚持不懈打造平安城、法安商、柴安红三张社会治理名片,建设高效能治理的“柴桑样板”,全区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2022年度,柴桑区公众安全感排位全省第23,全市第2;扫黑除恶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被省委政法委选定为全省两个政法工作调研观测点之一;平安建设考评排位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连续五年获评全省信访“三无县(市、区)”称号;新塘派出所荣获第二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誉称号,沙河法庭“延伸司法服务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法治高地”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一、以“柴安治365工作法”为龙头,做响“平安城”名片
吸收新塘派出所全国“枫桥式派出所”的实践经验,运用“五治方法”,创新“六联举措”,达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三个目标”,着力打造“平安城”。
一是推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确保“矛盾不上交”。
以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载体,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充分发挥“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和扁平化指挥作用,积极应对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目前,区综治中心已实现“五中心”融合,2020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来访咨询4700余人次,登记受理涉法涉诉信访事件及各类矛盾纠纷389件,成功调处372件,调处成功率达95.6%;全区14个乡级、120个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已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全区派出所创新推行“365调解室”,采取派出所、司法所联合办公、乡村干部参与的调解模式,主动服务,全年365天调解,变“坐堂式”调解为“送上门”调解。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建设,建立问题反映、及时受理、限时解决、跟踪问效等闭环工作机制,强化横纵联动,汇聚正能之源,做实民生实事。
二是推动平安联创、警民联防,实现“平安不出事”。积极引导乡贤队伍、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全市首家乡贤馆,为凝聚乡贤力量提供广阔平台;区平安志愿者协会、反邪教协会、巾帼志愿者协会、蓝天救援队等9个社会组织力量,共计1万余人,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区、乡两级志警队伍、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一村(社区)一辅警”已全覆盖,实现了由“保平安”向“创平安”转变,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平安根基。
三是推动工作联动、事项联办,达到“服务不缺位”。全区派出所创新推行“365户籍室”,叫响“一年365天,天天都开门”的服务口号。深化道路交通“两站两员”建设,有效整合农村劝导员、驻村公安民(辅)警和保险公司协保员、营销员队伍,实现“一站多能、一人多岗”。扎实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成立区严防学生溺水专项工作组,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并统一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亡保险。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每周进网格、每月遍访民情、每季度向群众报告政法工作等系列活动,累积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建议951条、问题诉求158个,推动解决问题134个,不断密切警民关系。
二、以“政法助企”为抓手,做响“法安商”名片
柴桑区坚持“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积极做响“法安商”名片,坚持把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工作举措。柴桑区营商环境评价2021年度排名全省第13,2022年度排名全省第7。
一是创新服务举措,迈出政法助企服务“最先一公里”。制定出台《政法系统巩固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工作举措》《柴桑区政法机关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工作办法》,出台政法系统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措施45条;坚持每季举行一期政法助企恳谈会,截至目前已举办四期,解决企业问题62个。对2022年新增的48家规上企业,由政法各单位一名领导和一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召开全区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企服务措施,持续打造政法连心、法园共建、交所融合等特色品牌。
二是开展入企护航,连通政法助企服务“中间一公里”。组建法律专家、调解专家、心理专家三个专家库,深入企业开展服务;组建政法系统轻骑兵队伍,定期到企业宣传法律政策、帮助企业协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依法解决重大涉企法律问题。
三是畅通投诉渠道,打通政法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发布柴桑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方式公告,对外公布区委政法委及区政法各单位投诉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对企业投诉举报的问题,督促政法及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企业。定期开展企业满意度评价活动,对企业问题办理结果不满意或帮扶情况不满意的,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并跟踪督办,直至企业满意。
三、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做响“柴安红”名片
“柴安红”是柴桑区自主创建的政法党建品牌,柴是柴桑的简称,安指的是平安,红是党建的主基调。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区政法系统创建“柴安红”政法党建品牌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抓党建、带队建、树品牌、促发展”,促进全区政法系统比学赶超、争先创优。2022年,柴桑区公安工作满意率排位全省第10,全市第1;检察院工作满意率排位全省第37,全市第6;法院工作满意率排位全省第22,全市第2;司法局工作满意率排位全省第1,全市第1。
一是做好柴桑政法大讲堂。区委政法委从实战、实用、实效的角度出发,立足“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从保密知识、应急救援、国家安全知识、禁毒宣传、本土文化、反对和遏制有组织犯罪、公文写作、信访处置能力 、反诈宣传、民法典、九江历史文化等方面为内容,每月举办一期政法大讲堂,在全区政法系统营造“爱学习、会学习、学以致用”的浓厚氛围。
二是做实“柴安红”系列载体。创新活动载体,每月开展“柴安红•悦读会”“数说”政法业务讲评会和“柴安红•政法群英榜”人物推选宣传;每季开展“啄木鸟行动”专项问题查摆会;每年组织开展“柴安红•三个十佳”评选(即十佳政法干警、十佳平安建设者、十佳法治建设者),开展红色基地研学活动和英模事迹报告会;发布“柴安暖闻”传播柴桑正能量。
三是做响“柴安润心”心理服务品牌。建立区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办心理服务微信公众号,以社会宣传、个案服务、热线咨询、人才培训为重点,从“心”出发,多措并举深耕心理服务,关怀关爱润民心,做响“柴安润心”公益品牌。
忠诚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柴桑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柴桑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