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陶:以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武汉都市圈两型品牌功能提升
2023-04-25 11:15:00 来源: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

当前武汉都市圈发展步入快车道,经过十几年两型社会建设的沉淀和近三年同城化加速推进,武汉都市圈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产业创新合作、交通互联互通、环境协同共治、民生共建共享等取得显著进展。2022年底中心城市武汉经济总量已近两万亿元,中心城市武汉及武汉都市圈基础设施与主要产业功能已逐渐成熟,但以两型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低碳服务等高端品牌功能尚不凸显。因此,结合湖北流域综合治理背景,提升两型品牌功能将是未来武汉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方向。

刘陶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高级研究员

一、以跨区域协同治理提升武汉都市圈生态产品价值功能

首先,坚持流域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实现生态资源的资本化。武汉都市圈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应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使流域综合治理参与生态产业化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流域资源的治理、开发、整合和配置,挖掘都市圈各种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创造经济脆弱地区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其次,建立生态资产管理与交易中心,提升绿色都市圈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武汉都市圈可重点在自然资源确权等级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统一核算制度共构、生态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共享、跨区域文旅项目共建、公共品牌一体化塑造等机制建设领域率先破题。武汉都市圈9市湿地面积占全省42.19%,加上观察员湿地面积占比超过50%,可尝试在都市圈范围以湿地资源为重点建立湿地生态银行,统筹确立与湿地相关的生态资源价值统一评价与核算标准。由地政府主导,联合有意向从事湿地生态修复的第三方公司企业先行组建湿地生态银行交易平台与运行框架。

二、以港航资源整合提升武汉都市圈高端航运服务功能

首先,巩固港口航运跨区域整合成果,打造中部地区枢纽港。武汉都市圈应构建以武汉港阳逻港区为核心,武汉港白浒山港区、经开港区、江夏港区和黄石港为辅助,鄂州、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孝感港口为补充的“1+4+7”港口体系,推进“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中转、沿江捎带、港城一体”。

其次,依托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长江中游航运金融中心。武汉都市圈应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体系,以航运金融为媒介,聚集船舶经营、船舶登记、中介、金融、信息、政策等航运服务领域各类资源。不断提升和拓宽航运金融的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航运服务平台,加快武汉航交所发展步伐,力争建成立足长江中游、辐射长江流域的国家级航运交易所,不断提升长江中游航运金融“软实力”。此外,武汉都市圈还应支持“标杆”性贸易与交易平台建设,大力推进长江国际航运金融港项目建设,加强多式联运发展,发挥水港、公路港、铁路港引擎叠加优势,打造辐射中部六省的航运金融聚集中心。

三、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提升武汉都市圈低碳循环服务功能

首先,严格水污染防治措施,倒逼产业低碳转型发展。武汉都市圈可根据流域水质目标、主体功能区划及生态红线区划的要求,分区域、分流域制定并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提高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准入门槛。沿江地区严格限制新建中重度污染化工项目,加快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与技术、产品、工艺更新相结合,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相结合。同时,武汉都市圈可运用相关经济措施鼓励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入园集群发展、集中治污,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水污染物排放量,对因减少水污染进行技术改造或者转产的企业,通过财政、金融、土地使用、能源供应、政府采购等措施予以鼓励和扶持。

其次,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为基础,增强服务碳排放交易的金融功能。湖北作为全国首批碳交易试点地区(2014年开市),经过近二十年探索实践,运行成效全国领先,具备成熟的地方试点碳市场基础。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交易中心位于上海,注册、登记、结算设在武汉,由中碳登负责运维,并成为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武汉都市圈可以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中碳登”落户基础,推动都市圈碳交易向碳服务、碳金融和碳投资转型,初步构建起多元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武汉为核心将抢占中部金融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乃至世界碳金融中心,进而以市场、金融和技术“三引擎”驱动都市圈绿色金融和低碳产业发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