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法律。
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实施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湖北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4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组成人员审议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围绕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
揪出困难和问题
中小企业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对推动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起着有力支撑作用。
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我市作出了努力:2022年,全市退税减税降费60.51亿元,创建15家省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技改投资165亿元,兑现技改、纾困、融资担保资金近1.59亿元,政府采购项目授予中小企业比例突破87%,排名全省前三,市区两级共同注资设立市中小企业转贷基金8000万元……
然而,领导机制的不够健全、平台建设的滞后、营商环境的不容乐观,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执法检查报告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反映问题客观,完全赞同这个报告。”
“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有差异,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在中小企业没有太多抵押物的情况下,存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的问题。”
“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不能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有关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中小企业虽然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但与大企业相比,很弱势,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要创新用工机制,采取一些管用的办法,解决用工难、招工荒的问题。”
“要指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使企业创新与全市规划、产业政策相衔接,鼓励企业多投入科研经费,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
审议讨论时,代表们打开话匣子。代表中的中小企业负责人从实际出发,道出难点堵点痛点,不是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代表则从平时的调研中列出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把症结找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负责人说,此次执法检查采取学习、培训、自查、抽查、座谈等形式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的效果,促进法律法规的正确遵守和执行,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找到措施和办法
“核心问题是转变政府服务方式,要在政策宣传、平台建设、科技资金人才等方面下功夫。”
“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破除信息壁垒。”
“‘千人进千企’是最直接沟通渠道,要继续完善。”
……
围绕加快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代表们建议,加快建成全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数字赋能,通过协调采集相关涉企部门数据,实现产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打通“信息壁垒”,为企业供需对接提供数据服务支撑,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提升服务效率。
围绕持续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代表们建议,破除隐性门槛、规范涉企收费、优化涉企服务、加强公正监管、规范行政权力;加大金融信贷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政府增信、风险补偿增信措施;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覆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破准入屏障。
“在政府采购方面多支持,进一步完善招标文件合规性审查,让企业公平参与竞争。”
审议中,公平竞争是高频词。代表们说,市场经济追求公平竞争,大企业、中小企业都是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面前是平等的,要平等地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但是,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经济这个汪洋大海,抗风暴的能力比较脆弱,与大企业无法相比,要有特殊保护。
在如何处理公平与特殊保护这个问题上,代表们建议,各类企业必须坚持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给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一定的扶持。另外,中小企业也必须依法经营,遵守法律法规。
审议中,“点对点”精准服务也被多次提到。代表们认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用好各类政策工具,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发展,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记者 熊庆萍 通讯员 杨志文)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