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已经没有了生活的痕迹#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工作后突然发现微信朋友圈已经没有大家生活的痕迹了,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驾校招生、教育辅导机构招生、租房中介,还有办卡卖手机的各种广告。慢慢地大家都变成了只为生活奔波的小大人……” 话题触发了很多网友的切身感受,跟帖近万。
在近10万人参与的“你现在还经常发朋友圈吗”调查中,选择“经常发”的仅占11%,“时不时发一下”的占35%,“基本不发了”的占54%。调查可能并未完全反映真实状态,但大家基本形成共识:朋友圈不香了。
朋友圈变成“卖场”和“点赞工具”
微信诞生于2011年。2012年4月微信4.0版本推出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通过“点赞”、“评论”等功能实现信息互动,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一种社交手段。
一开始,朋友圈更像是一本公开的“日记”,记者的一位朋友最喜欢在旅游时发布“九宫格”,每次都对照片精挑细选,文字细心酝酿,被大家戏称为“朋友圈艺术家”。直到现在,她还经常把以前的朋友圈翻出来看,回味当年的美好生活,点滴感悟。
不知不觉,朋友圈开始挤进大量微商,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卖场,化妆品、衣服、吃的喝的保险房产,应有尽有。如果说你还能将这些不是朋友的“朋友”拉黑屏蔽,之后朋友圈又带来更大的无奈:一位网友谈到自己朋友圈,“已经强制变成单位宣传的点赞转发工具,不点赞转发者,扣奖金,影响业务考核。”
秀生活也要打上“马赛克”
近年来,因为在朋友圈分享个人故事,结果变成“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提醒人们要加强安全意识,有些个人隐私是不适宜见诸网络的,否则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记者刚刚看到:“五一”将至,就有金融机构在不断发文提醒:“朋友圈晒转账到账短信、晒结婚证或机票时,要记得给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打马赛克,否则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千万要当心。”
有时候,因为一条朋友圈造成家庭矛盾甚至朋友反目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一位网友说:“有一次心情低落,在朋友圈记录了几句情绪低落的话。结果一天后我爸妈,七大姑八大姨全部打电话训斥我,叫我不要那么矫情。从此以后关闭朋友圈再也不发了。”
还有网友说:“有对象的发合照,要被说是秀恩爱;有孩子的发照片,要被说是秀娃狂魔;发点最近买的好物,要被说是炫耀。现在的‘朋友’这么难伺候,还咋发呀?”
网络社交有了更多的选择
2021年庆祝微信诞生10周年的晚会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指出: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这大概是微信朋友圈最鼎盛的时刻。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其他带有社交属性的软件和平台: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等。尤其是微博和QQ,更被“90后”和“00后”追捧。
一位网友说,“朋友圈只分享自己快乐的事,自己的小心情,小郁闷就可以走进微博的世界。”
相比于只限于“朋友”之间交流的微信朋友圈,微博传播范围更广,隐秘性更强。很多网友表示,在朋友圈上分享生活和情感,经常会在朋友互动中会感到压力和不安,产生一种焦虑情绪。
一位网友总结道:“微信多是熟人社交,微博多是生人社交。微博是把生人变成熟人,微信是把熟人变成顾客!”
(长江日报记者傅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