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2020年8月20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掌舵领航、擘画蓝图。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安徽“轮值年”。从创新协同到产业联动,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合肥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从“正式生”到“上进生”,努力对标长三角“优等生”,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合肥融入长三角成效明显
5月初,合肥至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这家从事晶圆再生、零部件清洗、产品检测等服务的高新企业,是上海至纯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2021年7月15日,合肥至微项目正式量产,这是国内首个立项也是最先量产的12英寸晶圆“再生工厂”,填补了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又一空白。
为什么来到合肥?至纯集团董事长蒋渊表示,当初被合肥的产业布局吸引,被政府的务实作风打动,决定将至纯科技的晶圆再生业务落地在此。
2022年,上海人叶雨和创业团队选择在合肥扎根,成立了合肥博雅迈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名“新合肥人”,叶雨被合肥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所打动。
“合肥为企业提供了场地、产业政策、对接相关科研资源以及金融支持,这些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合肥的产业链聚集效应明显,产业配套能力强,这也是合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优势所在。”他表示:“我们未来将会深深扎根在合肥。”
吸引创新企业纷纷扎根的背后,是合肥厚植创新土壤的多年耕耘。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联动长三角万亿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入选国家首批战新产业集群。同时,合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产业链延伸配套、协同合作。
合肥市发改委长三角合作推进办公室主任牛倚林表示:“合作园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平台建设、政策支撑、土地要素供给等方面做好产业的要素保障工作,出台了一批高质量发展政策,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近年来,合肥面向长三角,不断推动产业链延伸配套、协同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仅2022年,合肥市8个产业合作园区共落地项目155个,总投资545.25亿元。其中2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落地项目47个,落地项目投资253.52亿元;6个G60科创走廊落地项目148个,落地项目投资291.7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更是有40个项目落地合肥的长三角产业合作园区,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在谈项目117个。
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一网通办”
“新人领证结婚,再不用多地跑、多次跑,在家门口就能把证领了。”5月1日,蜀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迎来了不少对新人。
据了解,合肥市已实现婚姻登记“跨区域办理”。户籍在合肥市的居民,可在全市范围内任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补领婚姻登记证等业务,打破了原先的户籍区域限制,方便市民自主就近选择,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
不久的将来,合肥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挂长三角“专家号”,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公告发布。根据招标公告,该项目将通过管理、医疗服务和技术、学科专科品牌“三个平移”,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疗服务和技术理念、学科建设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科研转化平台等“平移”至合肥。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合肥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加快数字长三角建设。如今,合肥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实现“一网通办”,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支撑能力,推进跨省业务协同,深化数据共享应用,不断提升长三角跨省服务速度、深度、广度和温度,助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跨省通办,让服务距离市民更近。交通基建,让城市距离彼此更近。
“从上海到合肥的高铁最快只要1小时47分钟。到合肥周边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在两个小时以内。”经常需要去上海出差的王先生表示。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合肥不断发力,聚力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共建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陆港群。合肥高铁里程和密度居长三角主要城市首位(里程524公里、密度458公里/万平方公里),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中部省会城市和合肥都市圈城市实现1至2小时通勤。(潘子璇)
记者手记
近年来,合肥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一体化产业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不断体现合肥担当,展现合肥作为。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数字长三角联盟,产业合作园区落地项目投资超500亿元……合肥开放的步伐向更高水平迈进。
足不出省即可享受更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异地医保报销等事项办理更加便捷;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互认通用,享受“一网通办”服务……时空距离的“缩短”,是心与心距离的“拉近”。老百姓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一体化发展的“红利”,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未来,合肥将以都市圈为引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长三角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