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这里守了一年,也数了一年
2023-05-19 11:42: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9日讯“看着众多的蝴蝶纷飞,听着斑姬啄木鸟的‘咄咄’啄木声,偶尔还见到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青头潜鸭来这里逛上一逛……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调查,我们不会知道,藏在城区里的小小一片湿地,居然有这么多的动植物种类!”

5月18日,武汉举办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发布了藏龙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成果。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主任、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负责人、教授级高工沙茜为此很是自豪。

“从天空往下看,藏龙岛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形如一颗绿色爱心。这里简直就是专为湿地生物保留的一处爱心庇护所。”她笑着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我们的生态专家团队在这里整整守了一年,也数了一年,共数到植物316种、鸟类105种……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富集地’,在中心城区是不多见的。”

“生物探秘之旅”,证实藏龙岛湿地物种丰富

沙茜在介绍武汉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记者刘斌 摄

该项目从去年5月启动,今年4月完成。项目组用一个自然年的时间,通过30余次调查,首次对藏龙岛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一次较为详尽的“生物探秘之旅”。

18日,市生态环境部门发布相关调查结果。数据显示,藏龙岛湿地公园调查范围实测面积481.2047公顷,其中,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占86.10%。

这里的高等植物共有4门47目101科246属31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极危(CR)植物2种,分别为银杏和苏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EN)植物水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分别是野大豆和莲;中国特有种、濒危物种湖北梣,中国特有种、易危物种合欢。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27目54科122种,其中鸟类15目40科105种,昆虫11目48科79种属。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胸翡翠、凤头鹰、红隼、花龟、乌龟;湖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

浮游植物8门137种(属),浮游动物121种(属),底栖动物3门19种(属),鱼类资源共计10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调查发现园内共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凤眼莲、垂序商陆、阿拉伯婆婆纳、喜旱莲子草等18种外来入侵植物,以及福寿螺、巴西红耳龟、松褐天牛等3种外来入侵动物。

裤子上的泥巴,就是调查人员的勋章

沙茜在调查生物多样性。记者刘斌 摄

喜人数据的背后,藏着调查人员的艰辛与汗水。长江日报记者多次跟随调查人员前往藏龙岛进行生态调查。去年6月17日,调查人员观测记录了鸟类43种,初步证实:藏龙岛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比较丰富。

今年4月6日,科考调查人员冒雨“观鸟”,有了意外惊喜:很多原本在晴天见不到的鸟儿,居然能够“在雨中,我遇见你”。单是这一趟雨中“观鸟”,调查人员就观测拍摄到33种鸟,为藏龙岛生物多样性调查鸟类名单上增添了白胸苦恶鸟、火斑鸠、乌灰鸫和白腰文鸟等4个新记录鸟种。

进入山林调查记录鸟类品种,有些地方没有路,需要拨枝前行。记者亲眼见到,55岁的沙茜,一步踏空,摔到1米多高的土坎下,臀部重重落地。同事周帆琦很是心疼:“这些裤子上的泥巴,就是沙主任的勋章!”

去年7月,天气酷热。沙茜带着队员们,前往藏龙岛湿地调查昆虫种质资源。“快看,这里的蝴蝶好多,简直是一个蝶舞蹁跹的世界。”她手持捕网,加入追蜓逐蝶的过程中,虽然汗水湿身,但似乎一点也没感觉到热。

“做昆虫调查时,我们需要沿着设定的调查样线行进,被蚊虫叮咬是常事,有时候还会偶遇蛇虫。容不得害怕,而是要迅速将它们拍摄记录下来。”沙茜说,“每一次的这种偶遇都是一份幸运,也许就能记录到一个新增的物种。”

3年来,沙茜连续主持开展了河流型府河湿地、湖泊型涨渡湖湿地和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对武汉湿地进行了3次“自然界的人口普查”,由此更深切感受到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价值所在。

“武汉湿地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真的很重要,很有意义。只有摸清我们拥有的生物家底,通过这些准确翔实的数据,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搭建好生物多样性监管平台,履行好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责。”沙茜说。

“通过三年多的调查工作,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调查方案,为制订《武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全市生物多样性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的夜晚“没灯光”,只为生物夜间能“睡好”

沙茜在调查生物多样性。记者刘斌 摄

“在这个城市中不大的区域内,集合了山、水、林、湖、草等多种生态系统,极具典型代表性与科普性,非常难得。”湖北大学李兆华教授表示,藏龙岛湿地公园物种丰富,观察线路相对集中,能为人们提供一个一站式体验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空间,如同一个城市中的“大自然教室”。

为了让居民更好地了解藏龙岛“隐秘的角落”,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开发了一个“探秘藏龙岛”APP,通过登录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官网或武汉生态环境公众微信号,就可了解保护地生态知识与物种知识,参与各种互动活动。

藏龙岛湿地公园的优美环境,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休闲游玩。曾经,有居民反映,公园环境很美,但没有装设路灯,到了晚上漆黑一片,存在安全隐患。公园管理处回应:为了湿地公园内的各种生物夜间能“睡个好觉”,我们听取了林业专家的建议,公园坚持“不装灯”。

大多数鸟类的作息和人类相似,白天活动,夜间休息。不仅仅是鸟类,很多植物、昆虫的生长繁殖也会受光线影响。自然科普作家刘从康说,“动植物才是湿地的‘原住民’。关掉一些灯,给动植物留下一片漆黑的栖息地,公园的做法值得提倡。”

“鸟进人退,和谐共生”。藏龙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就是靠着这样的默默守护而换得的。今后,这里的生物将更多、更丰富。(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杨丝涵 通讯员于海涛 傅为高 郭梦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