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张晓美 丁燕飞
8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在湖北省内率先运用肺部3D流域新技术,无需术前穿刺也能精准定位,为双肺结节患者精准切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肺组织。
武汉的乐娟(化名)十年前曾做过左乳癌手术,并在术后进行了巩固化疗。如今,还有三年就要退休的她开始憧憬以后的日子,谁料天有不测风云。8月初复查结果显示,与她和平共处了多年的双肺结节与往年相比又增大了,抱有一丝侥幸的她进行了PET-CT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肺癌。乐娟寝食难安,四处寻医问诊,最后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中南医院就诊。
胸外科主任胡卫东接诊后,仔细查看过往影像资料,对比发现乐娟的双肺结节最近几年有发展,最大一个结节为1.2厘米×0.8厘米,最近还发现另外一枚7毫米×6毫米的结节,这两处结节位置都不太好,她的身体可能无法承受同时做两侧肺部手术。乐娟则表示自己一天都忍不了与“定时炸弹”共处,全部拿掉才能心安。经过会诊研判,胡卫东决定采用肺部3D流域结节定位新技术,精准切除肺结节。
8月22日,胡卫东主任团队为乐娟实施了胸腔镜下左下肺、右上肺的精准肺叶部分切除术。手术采用肺部3D流域结节定位新技术,即利用人工智能模拟目标肺动、静脉的扩张模式,精准模拟出结节所在靶动静脉的锯齿折叠状流域范围,展示出肺小结节与目标流域的立体位置关系,让肺癌边界更为清晰。借助该项技术,胡卫东通过术中实时精准定位,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仅用20分钟,便为乐娟切除了结节。术后当天,乐娟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胡卫东介绍,肺结节精准切除最重要的是准确定位,传统方法是术前在CT引导下,经过皮肤扎入一根穿刺针在结节病灶旁边,然后等待麻醉和手术。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感觉穿刺扎针处疼痛不适,也会恐惧身体里面的针,甚至不敢深呼吸。肺部3D流域结节定位新技术,突破常规CT引导下穿刺定位的“禁区”,对特殊位置肺结节提供了便捷的微创切除方案,同时也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这会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