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被忽视的“健康警钟” 这些疼痛要尽快检查
2024-10-21 17:05:00 来源:央视新闻

今天(21日)是“世界镇痛日”。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当前,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的慢性疼痛患者超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

我国慢性疼痛患者每年增长2000万

2023年我国慢性疼痛相关疾病住院患者高达2615万例,仅疼痛科收治的患者就提升了35.1%。常见慢性疼痛包括长期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骨质疏松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恶性肿瘤疼痛,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疼痛患者不仅身体承受巨大的痛苦,精神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常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然而,很多人对于慢性疼痛仍然存在误区,认为疼痛不需要治疗,忍忍就过去了,甚至认为忍痛能力强是有毅力的表现。

实际上,疼痛对人体伤害非常大,不及时治疗会对身体带来一系列伤害。

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发:这个疼我越忍我越能忍,就像体育锻炼我越锻炼越强壮,这是非常错误的。现在研究证明长期忍受疼痛折磨的人,因为免疫力的降低就会引起其他疾病,比如容易感冒;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特别严重,比如脑退化,甚至和老年痴呆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它对全身的影响、对人体功能的影响巨大。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疼痛,自己服用止疼药就好了,不需要去医院治疗,专家指出,这也是十分错误的,慢性疼痛需要阶梯式治疗。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疼痛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 李水清:如果说疼痛的程度比较重,持续的时间又比较长,或者疼痛的部位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要到医院及时就医,找到疼痛的原因,找到最主要的干扰因素来对应治疗,这样才比较安全。

女性慢性疼痛住院患者接近60%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疼痛的性别差异在临床上确实存在。以2023年为例,我国医疗机构疼痛科收治的患者中,女性患者占比为59.6%。

专家认为,女性慢性疼痛住院患者比男性多,这与不同性别间性激素水平、内源性镇痛系统以及大脑结构和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女性社会功能角色的特殊性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疼痛的性别差异要求疼痛科医生必须注重治疗的个体化、药物作用的差别以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对诊疗效果的影响。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 张达颖:比如女性对疼痛描述,会更系统、更完整、更清晰,对药物的需求或治疗的结果目标会更迫切。男性可能这方面的能力弱一点,他的耐受力似乎会强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关注到这些细节,整体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当中会出现偏差,导致疾病诊疗延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