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胡梦 万凌翔
最近,52岁的刘女士可算是遭了罪,一直咳嗽、喘气费劲。她前往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就诊,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常说的慢阻肺。专家表示,这段时间气温骤降,天气干冷,呼吸道疾病也跟着“凑热闹”,这一周就诊的慢阻肺患者比上周多了三成。
刘女士介绍,从10月初开始,咳嗽一直不见好转,起初以为是咽喉炎,便没太在意。最近降温感冒,咳嗽症状加重,痰量增多,胸部感到憋闷,呼吸也不顺畅,走路稍微快点儿就接不上气。经过肺功能、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一系列检查,刘女士被确诊为中重度慢阻肺。该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杨宏志为她开具了宣肺化痰、降气平喘的中药汤剂,并配合吸入类平喘药物进行治疗。
杨宏志介绍,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然而,许多患者在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肺功能往往已经严重受损,恢复的空间很小。目前,慢阻肺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早期的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的防治手段来减少急性发作,延缓肺功能下降。据统计,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13.6%,但患病知晓率却仅为0.9%。因此,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吸烟是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因素,烟草中含有上千种有害物质,长期吸烟容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病变,进而可能发展为慢阻肺。此外,杨宏志指出,长期暴露在二手烟、油烟、粉尘等空气污染环境中,也会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因此,戒烟、避免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提升免疫力,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和(或)肺炎球菌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也可有效预防慢阻肺的发生、复发或加重。
“咳不停、喘气难,要警惕慢阻肺。”杨宏志提醒,如果持续咳嗽时间较长,即使在非剧烈运动时也会出现气喘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特别是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症状或家族史等人群,在每年健康体检中建议加入肺功能检测项目,以便尽早诊断和干预。冬季天气干冷,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也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因此,慢阻肺患者及高危人群在此期间需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