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燕网讯“这个窗户,就像电视里的一样。”一早,文文拉开宾馆的窗帘,扭头主动对我说了第一句话。
7月20日上午,融创英苗助学团队完成贵州之行,准备将芳武小学的八个孩子接到北京,游览帝都风采。对于这些最远没出过剑河县的孩子们来说,进京的每一步都是人生头一次。就像从未下过山的文文(化名),第一次住宾馆已经掩饰不住好奇。
文文今年9岁,父母远在广东打工,留下年迈的奶奶照顾他。和芳武村很多留守儿童一样,沉默寡言,内向认生,但依然对外界充满好奇。
融创助学公益团队带领芳武小学师生们下山进京
进山
7月18日,助学团队载着物资从黔东南剑河县向深山的芳武村进发,大巴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两边就是上百米的悬崖。从码头转水路要漂流3个小时,沿途的村寨就像长在山上。下了船,还要爬山一个半小时,沿途,下山的村民看到我们,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讲“辛苦啦!”“谢谢你们!”
为了不给村民添麻烦,领队早早联系了村长,不搞任何欢迎仪式。尽管如此,震耳的鞭炮声还是着实吓了我们一跳。
落脚后,卸下物资,助学团队将带来的文体用品分发给孩子们,书籍被统一整理好摆放到“英苗书屋”。有的孩子舍不得新书包,打开看了一眼,又赶紧合起来放进包装袋。
物资抵达芳武小学
7岁的小凤(化名)还收到了一份额外的“礼包”,里面盛了书包、水彩笔、画册、头绳……这是去年参与助学的一位融创业主的心意。
小凤患有深度自闭症,别的孩子围在一起热闹,她总是孤单地蜷缩在某个角落。这位业主留意到这个细节,便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还把小凤认作“干闺女”。一年后再见面,小凤已经学会在镜头前玩起“鬼脸”。
“自从去年你们过来以后,孩子明显开朗、自信不少,学习态度也积极很多。”芳武村校长兼老师王文艾经常被孩子们问起“叔叔阿姨还会来吗?”他的回答是,“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叔叔阿姨还会来的!”
融创助学公益团队与芳武小学师生留影
芳武村小学目前一共有31名孩子,从学前班到二年级,全部教学任务都由王文艾一肩扛。升三年级,孩子们才到镇上去上学。平时上课,王文艾在三个年级教室不停跑,这个班讲完让学生们自习,再教下个班。
农村撤点并校之前,芳武村小学最多有7名老师,如今只剩下王文艾独自坚持。家里人劝他往县城小学跳槽,王文艾不肯,“不是没想过离开,只是学生一茬接一茬,放弃谁都不行。”
去年融创助学团队将大批物资运到芳武村,也是这个“与世隔绝”的苗族村寨第一次接受外界援助。现在,图书角和体育用品已经成为孩子们看书、运动的利器。王文艾一个突出的现实感受则是,多媒体教室让孩子们可以看到城里的名师授课,同时减轻了他很多教学负担。
刚结束的期末联考,芳武小学数学成绩全镇第一,语文全镇第二。
进京
与去年不同,这次融创英苗助学活动特别资助了8名孩子,他们将在北京游历4天,逛天安门、故宫,看国旗缓缓升起,参观动物园、科技馆,到清华大学感受最高学府的人文气息,去比如世界感受“职业范”。
7月19日下山,芳武村几乎全体出动,尽管我们一再婉拒,村民们还是换上盛装,结队一路送行到半山腰。
芳武村村民们送行
7月20日,北京被暴雨“洗城”,贵阳机场候机厅的电视屏幕显示首都机场已有100多家航班取消。助学团队与芳武小学师生乘坐的航班滞留了4个小时,终于在傍晚降落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
来自全国8个城市的融创业主“义工”们早早地等在了出口。小毛对说,“很荣幸参与到这次公益活动,帮助孩子也是帮助我自己,希望接下来几天的陪伴能让孩子们能玩得开开心心。”
融创英苗助学北京见面会
“让孩子进北京,感受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吃好的,喝好的,其实我们还是有些担忧的,害怕孩子们有落差,害怕他们被当成大人们释放爱的工具。” 融创英苗助学计划负责人号召志愿者们,要和孩子多互动,多向他们说实话,多关心他们内心的波澜,多聆听他们的声音。“我们希望能一直关注下去,让孩子们不是开心一下就完了,而是给予他们希望,公益绝不是一次两次的。”
见面会上,孩子们轮流自我介绍,害羞的文文低着头,停顿了几秒,说他长大后的理想是“读书,读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