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符樱 通讯员蒋于 祝友胜 余晖
【编者按】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昨日,我市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通过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给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为我市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起,本报推出“经济新动能”专栏,聚焦我市一批新经济、新动能的典型代表,提振全市攻难克坚、改革发展信心,为城市发展,创业创新提振信心。
昨天,武汉市统计局联合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联合发布了我市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GDP比上年同期增长7.6%,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新产业成为引领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虽然上半年我市GDP的增速是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之一,但增长的结构、增长的协调性和增长质量都在提高。”武汉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应小莉说,速度放缓是转型升级必然过程,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动作为。
她表示,相比第一季度7.0%的增幅,我市上半年GDP的增幅,提高了0.6个百分点,增速的提高快于全国、全省(全国与一季度持平,全省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是,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武汉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还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高新产业发展更快
第三产业占比过半
应小莉介绍,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科技企业,二是高新技术产品,有300多种。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以工业为主,还包括建筑业、部分服务业等。武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一是产业高度集中,主要是光电子、通讯等领域,二是地域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两个开发区和武钢,三是企业高度集中。
上半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1%,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速4.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的两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增长4.3%,高全市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增长8.7%,高5.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比42.8%
增长5%
第三产业占比54.9%
增长10%
比上年同期提高2.4%
比一季度提高0.5%
第一产业占比2.3%
增长3.2%
商业
高新
技术
工业
从工业方面看,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和生物医药四大高新产业,上半年产值2261.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7%,增长6.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2.7%。
高新技术产品也是新经济的重要体现。上半年,我市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显示器、城市轨道车辆、光缆等工业新产品的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2%—50.0%。
我市网上销售发展势头也很猛,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为15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占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的9.2%,同比提高3.6%。
与此同时,我市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也在改善提升,这些都表明我市经济结构在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武汉服务业的投资增长7.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2.2%提高到66%。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等发展型消费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部分类别还出现了负增长;而中西药品、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等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速均高于10%。
武汉人收入增速高于全国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上半年,武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9%,增速高全国0.99个百分点。
金额
增率
增速
农村常住居民
武汉城镇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5元
增长9.62%
增速高于全省0.82%
高于全国1.62%
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2元
增长9.48%
增速高于全省0.08个%
高于全国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