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湖北迎来“出梅”后的第四天,全省大部分地区晴到多云,但连续强降雨带来的险情还在继续,多地防汛形势严峻。据湖北省防指通报,刚刚结束的第六轮强降雨,造成湖北近373万人受灾,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的多个区域被洪水围困,天门等地破垸分洪,灾情进一步发展。
截至22日8时统计,17日以来强降雨已造成湖北省13个市(州、直管市)52个县(市、区)323.28万人受灾,死亡16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34.2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4.7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6956间,严重损坏房屋1.7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96.6千公顷,其中绝收42.9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5.06亿元。
长湖、汉北河超保证水位
刚刚结束一个月的“梅雨期”,湖北立马开启“烧烤模式”。昨日,湖北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晴热高温天气启动“耐力长跑”模式,预计7月底前,全省都会是高温、热浪“唱主调”,最高气温将突破37℃的酷热线,部分地区甚至会达到39℃—40℃。
进入盛夏后,夜间气温也让人难熬。连日来,湖北大部地区低温普遍接近30℃。今明两天午后局部可能会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发生对流天气,特别是鄂西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局部有雷阵雨出没。
然而,湖北虽然已“出梅”,但仍没“出汛”,防汛形势仍然严峻。长湖、汉北河及多条河流长时间处于高水位,防汛不容松懈。
昨日8时,汉北河天门水位30.91米,超保证水位0.91米,较前日8时下落0.08米,流量931立方米每秒。湖北省内其他中小河流大富水应城水位29.11米,超警戒0.11米(保证水位33.00米);环水孝感水位27.96米,超警戒0.46米;府环河卧龙潭水位27.55米,超警戒0.55米(保证水位29.69米) 。
在湖泊方面,除汈汊湖外,其他几大湖水位都有所下降。昨日8时,汈汊湖水位26.16米,超警戒0.46米(保证水位26.87米),比前日上涨0.15米;长湖水位33.39米,超保证0.39米,较前日下落0.06米;梁子湖水位21.30米,超警戒0.80米,比前日下降0.03米;斧头湖水位23.78米,超警戒0.98米,比前日下降0.02米;洪湖水位26.87米,超警戒0.67米,较前日下降0.06米。
据湖北省防指通报,昨日8时,长江中游干流水位与23日相比全线回落,落幅0.04米至0.18米。监利到九江段除黄石超设防外,其余均在警戒水位以上。长江监利水位35.51米,超警戒0.01米;汉口水位27.48米,超警戒0.18米(保证水位29.73米),流量48200立方米每秒。
汉江中下游水位与23日相比,黄家港上涨0.17米,襄阳以下江段回落,最大落幅0.44米。汉川水位29.31米,超警戒0.31米(保证水位31.69米),其余各站均在设防水位以下。
强降雨致内涝压力不减
第六轮强降雨雨带移至鄂中、西部,对天门来说是一次重创。这场暴雨,与前四轮连续降雨叠加,刷新了该市降雨量、河湖库高水位、高水位持续时间、灾害损失、防汛抗洪救灾投入5项历史记录。
7月23日,天门市防指统计,该市68万余人受灾,10个乡镇被淹,约25万人被困。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继7月20日对汉北河扒堤分洪后,天门的水位目前仍居高不下,中小河流普遍爆满,多处堤防漫溢,民垸破垸进水。
由于天门市上游的钟祥市、京山县等地均在暴雨范围内,洪水快速汇集到平原区域天门境内,天门境内坡降小而且下游排水不畅无法向下游迅速排泄,形成洪水顶托。期间,汉北河干支流纷纷形成超历史、超保证洪水。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水文记录看到,汉北河天门站水位21日6时达31.35米,再创历史新高。除汉北河之外,汉北河支流皂市河水位于20日20时达到31.54米,也创历史新高。34座中小型水库全部溢洪。
据了解,自第四轮强降雨以来,汉北河天门站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上持续时间达216小时,在保证水位以上持续时间达163小时,与历史最高水位的2008年相比,分别多出93小时、80小时。自19日7时起,汉北河天门站水位再超设防水位,截至7月22日16时水位达30.98米,在警戒水位以上持续时间73小时,在保证水位以上持续时间67小时。
湖北省防指介绍,虽然天已转晴,但汉北河仍面临下水慢的困难。流往武汉的两个闸口中,新沟闸下水顶托严重,过水流量小;东山头闸20日21时闸外水位高于闸内,引起河水倒灌,不得不关闭闸门,22日上午重新开闸。
不仅是天门,荆州也是此轮降雨的“重灾之地”。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近日强降雨导致来水猛增,长湖水位暴涨。到7月22日下午2时,长湖水位达33.40米,超保证水位0.40米,已经超历史最高水位。经湖北省防指同意,荆州市对长湖内垸马子湖垸、胜利垸实施扒垸蓄洪。
保证受灾群众年底前住进新房屋
22日上午,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宋家河村1组,72岁的冯运凤忙着清理进村公路上的泥土和碎石。“只有尽快把路抢通,外面的人才能进来帮助我们。”
7月19日至20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五峰县,采花、湾潭、傅家堰、牛庄等多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房屋坍塌,交通、供电、通讯等中断。连日来,受灾村民正积极开展自救。
在咸宁市,受灾农民正在想办法自救挽回损失。在咸宁赤壁市新店镇望夫山村4组,农民李乐新带着全家劳动力抢收遭受洪灾损害的50亩早稻。他说,前几天以8毛每斤的价格卖了几千斤湿谷,今年能收到去年的一半产量就不错了。李乐新今年种了340亩田,几轮强降雨后,农田和道路全部淹了,损失不小。
在咸宁嘉鱼县簰洲湾镇刘家堤村,康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雄说,合作社流转的大部分是当地农民不种的田,地势较低,这次基本被全淹,绝收面积近1/3。为弥补损失,现正请专家指导种植高效的经济作物。
连日来,咸宁市农业局副局长冯勇正在基层组织灾后恢复生产。他说,咸宁市农业部门组成42个救灾工作组,500余名农技人员指导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减少农作物受灾。
除农业受灾,因强降雨大量房屋进水或倒损。在湖北省防汛抗洪救灾新闻发布会上,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抢抓时间开展倒房恢复重建,保证受灾群众年底前住进新房屋。截至7月22日8时统计,入梅以来强降雨已造成湖北省17个市(州、直管市)95个县(市、区)2264.68万人次受灾,因灾倒塌房屋4.98万间,严重损坏房屋5.07万间,一般损坏10.66万间。
据介绍,湖北省民政厅对灾区群众生活的安排,前期是紧急转移安置。近期,要在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抢抓时间开展倒房恢复重建。
“现在离年底不到半年时间,不少民房还淹在水中,我们要保证受灾群众年底前住进新房屋。”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7月21日17时,全省累计接收救灾捐赠款物26775.40万元,其中实际到账捐款11684.07万元,直接接收捐赠物资折价15091.33万元(其中:省民政厅接收捐款822.01万元、省慈善总会接收捐款1359.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