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养老困局 以房养老试点再扩容
2016-07-26 07:48:00 来源:长江商报

  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通知,将以房养老试点扩至全国多数重点城市。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以房养老在大城市试点两年来,仅60户投保,武汉市仅有1户,而参与的保险公司仅幸福人寿一家。

  为何仅60户投保的以房养老还要扩大试点?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开发商均表示:以房养老可破解快速老龄化的养老困局,对于最需要以房养老的弱势老年群体,政策市场化、规范化才能最大程度让老年人接受。

  现状

  目前仅一家保险公司参与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以房养老”试点工作推进两年以来,不仅是参保对象热情不高,另一端的保险公司对“以房养老”也并不热心。截止到目前,参与“以房养老”试点的保险公司中,仅有幸福人寿一家推出了相关产品。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以房养老四地试点,仅一家保险公司参与,这主要因为以房养老产品设计复杂、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属于微利经营,无法调动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

  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苏教授介绍,“以房养老”牵涉到金融业、社会保障、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同时还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关政策的执行不仅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认知。郝演苏认为,由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波动较大,导致保险公司与“以房养老”客户对于房屋未来价格走势产生认识差异,可能是我国“以房养老”试点开展不顺利的一个因素。

  “保险公司对开发这种产品还是持比较谨慎保守的态度,是由于该项业务是一项将反向抵押和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业务,除传统保险业务所需面对的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外,还需要应对房地产市场波动、房产处置等风险挑战。目前国内的以房养老产品设置比较单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未来的需求并不只是给付货币的多少,更多的是需要一些护理服务,老年人对未来医养需求也将越来越高,如何做好衍生产业链也是保险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明源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图刘策向记者说道。

  挑战

  传统观念成最大阻碍

  7月19日一早,在武汉东方雅园社区,长江商报记者遇到了在晨练的王爹爹,他对记者表示,他在青山江边拥有一套江景房,目前孙子在武汉上大学。他说:“上有屋瓦,下养猪,这就是‘家’。把房子抵押出去,相当于失去亲情的维系,心里不安啊。”他强调房子将来肯定要留给孙子。

  7月19日以来,长江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不仅是已白了头的老年人难以接受“以房养老”,70后,80后甚至90后对此也不甚“感冒”。

  21岁的王同学在面对记者提问时,显得一脸疑惑,他表示自己不太理解何为“以房养老”。在听过解释后,他笑称,“等我老了以后如果没有子女,我觉得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的。如果有子女,看他们对我好不好,我再做打算。”他也认为,父母的住房由他们自己决定,他不会去干涉,但是他同样觉得其实房子、钱都不是最主要的,父母更希望的应该是子女陪在身边。

  44岁的杨女士也表示,“我宁愿把房子租出去,这样之后我还是享有房屋的所有权,可是我一旦抵押给了保险公司,那房子之后也不属于我了,这样多不划算。”她还说道,“而且我看电视上说那些保险条款有很多不合理的,所以我肯定不会选择‘以房养老’的。”她又告诉记者说,她自己宁愿去养老院住着,把房子留给孩子,以后孩子各方面压力都会增大,把房子留给孩子也算是作为父母出的一份力。

  前景

  推行艰难但前景光明

  2016年7月15日,中国保监会网站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延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期间并扩大试点范围的通知》,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期间延长至2018年6月30日,并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的部分地级市。

  “以房养老”试水两年参与者寥寥为何还要继续延长并扩大试点?

  刘策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参与者寥寥,但仍扩大试点,主要是考虑到新的模式出来,肯定会有各种问题,以房养老本身可以提升老年福利和生活水平,大方向是对的,只是具体方式可以再结合后续实践经验不断优化,实现养老保障水平与房产收益的均衡。”

  他笑言:“以房养老最好的模式是:退休前还清房贷,退休后专心收租。”

  同时,长江商报记者联系到某房地产企业总经理,他说道:“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以房养老’的政策不够成熟。在老年人传统观念影响下,可能需要很久才会被大众接受。”同时他也表示,“‘以房养老’是个社会性问题,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困难,政府更应该关注弱势老年群体,因为最需要以房养老的恰恰是这些人。不仅只有一部分政策,更应该将‘以房养老’规范化,市场化,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能最大程度让老年人接受。”最后他也说道,“从他个人以及房地产的角度来看,住房本就可以看做一种投资,‘以房养老’的形式在未来肯定会发展得更好。”

  尽管试点遇到了传统养老观念、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来看,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仍有市场。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保险业参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供给侧改革的一次积极创新,为有房产的老年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养老解决方案。随着老年人独居比例和护理费用的上升,以及适度消费享受生活的观念逐渐普及,传统的依靠家庭成员互助的养老模式将逐步让位于市场化养老。

  多业内专家认向记者表示, 从现实角度看,“以房养老”不仅很划算,对于破解快速老龄化的养老困局,同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但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观念仍然是人们难以逾越的最大心理障碍,其中更包含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因素,远非一日可以改变。平心而论,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让老人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既是老人的普遍心愿,又是为人子女的希望。支持老人将拥有所有权的房产“以房养老”,不仅是一种尽孝,而且更能促进自身独立拼搏的意识,这对于一些抱守“子承父业”的年轻人,既是压力,又是利好。

  延展

  老龄服务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大,老龄品牌的商机无限。”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主任李伟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称。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5%。

  有研究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消费总潜力将达11.5万亿元,而目前规模仅为4万亿元左右,我国养老产业2020年将迎来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去年已经超过2亿,到2053年达到4.87亿,未来将近40年时间,我国60岁老年人的流量大概是10亿。未来这个行业潜力巨大,到2053年产值将超过106万亿元。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老龄服务产业包括四大板块:老年用品的服务市场、老年人的房产市场、老年人的服务市场以及老年人的金融市场。“中国的老龄服务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老年人的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养老房产市场方兴未艾,养老金融产业正逐步崛起。”李伟强调。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老龄服务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也在逐一完善并落实,这对于我国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养老地产、老年用品市场及养老医疗等相关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

  可以看出,老龄服务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那么,如何挖掘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刘策向记者坦言:“养老产业市场潜力与商业价值主要是两块,一块是长期持有资产升值,但考虑到资金成本,比较适合险资或者有险资背景的开发商来投入,第二块是运营收入,主要通过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来实现日常运营收益,当然,为通畅退出渠道,提升各参与主体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也可以积极探索将养老项目通过REITS等方式打包退出的方式。”

  在刘策看来,未来的养老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性,可使其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旦养老服务产业供给提高,现代养老服务业就会成为我国发展新型服务业的一个增长点,带动医疗、护理、医疗器械等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