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老城根”腾地造绿 500年汉正街首现绿廊规划
2016-08-03 08:13:00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江汉汇流,三镇鼎立,是大武汉的城市格局之魂。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地处大开大合城市格局的中心,不仅是大汉口的发源地,更是城市商业发展之根,是城市文化重要载体,是时代发展弄潮者,践行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

  粮盐转输中心,汉正街奠定汉口发展格局。明朝中叶始,汉正街因水陆舟楫之便,成长为国家级转输贸易中心。江南湖广鱼米之乡,漕粮于此交兑,奠定粮食运销格局;商船聚集分销引盐,成为“楚商行盐”总口岸;清代茶叶交易量占据华茶出口总量近六成,曾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导者之一。由此,汉正街逐步形成“八大行”的发展格局,成就“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盛兴旺。

  近代工业革命,汉正街开启了武汉城市文明。从这里诞生了汉口的第一度电、第一滴自来水、第一根棉纱、第一根火柴,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叶开泰”中药,“汪玉霞”点心,“苏恒泰”雨伞,一批老字号民族品牌翘楚业内,经久不衰。

  改革开放春风,汉正街敢为天下先永载史册。率先发展的小商品市场,成为对内搞活的典范,人民日报社论称“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经验值得重视”,“汉正街模式”成为全国商品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其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国商品经济的燎原之势,更为武汉的商贸繁荣和武汉精神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历经数百年繁华的汉正街,在现代化商业模式不断冲击下,市场逐渐萎缩,业态落后,基础设施缺乏,与城市发展日渐脱离。汉正街如凤凰一般,正待浴火重生。

  如今,发展大机遇,已经到来!

  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之一,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面对发展大机遇,武汉市正朝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目标阔步前进。而两江交汇处的汉正街核心区域,定位为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将成为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超级核心。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是大武汉唯一一个面向全球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将在武汉两江交汇区域,建设以现代金融、高端商贸、高尚住宅及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中央服务区,成为武汉最具科技动感活力及时尚生活体验的示范区。

  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建设的意见》,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改造过程中各项问题,组建汉正街控股集团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江汉、硚口、汉阳、黄陂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力推进汉正街区域提档升级。

  4年来,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的升级改造工作已经踏出了坚实的步伐:搬迁了汉江两岸从晴川桥至长丰桥79家砂码头,腾退出来的江滩建设滨江公园,让滨江江滩成为了美丽的“汉江湾”;汉正街区域原本破旧的棚户区正在成片拆迁改造,香港恒隆集团恒隆广场、复星集团银丰片、绿地集团长江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城市综合开发项目落户汉正街。

  正扬帆远航的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在全市人民期盼与支持下,必将延续五百年汉正街风云传奇,再现天下第一街的辉煌胜景,在长江经济带上升起璀璨明珠。

  还市民舒适宜居生活空间

  留住汉正街的历史商根

  解读>>>

  整体规划实施,整体搬迁改造,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将回答汉正街“改造什么、留下什么”的疑问。而最直接的疑问是,汉正街将全部拆迁并改造么?

  事实并非如此。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将搬迁改造破旧的棚户区,消除安全隐患,增加绿化空间,打造现代化中央服务区。同时,在现代化城市综合开发的基础上,保留五百年汉正街的历史记忆,延续汉正街的传统商根,传承汉正街丰富的文化和精神气质。

  汉正街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城市核心区的旧城更新和历史遗存如何平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了解,汉正街中央服务区项目规划之初,就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第一事项整体考虑。数年来,汉正街范围内的历史风貌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已对核心区进行了地毯式踏勘,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巷逐栋摸底,并已整理记录在案;汉正街传统街巷也进行了全景扫描,对重点历史建筑进行了三维建模,希望借此保存珍贵的历史信息。众多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规划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对汉正街非物质文化和历史空间信息进行了专题研究,全方位挖掘、了解汉正街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以汉正街老街为核心,专题编制了老街规划,希望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以利用的方式保护,将汉正街五百年历史文化活化在有生命力的载体中。

  2014年已经出让的银丰片项目,其中即包括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建于1920年,是武汉乃至中国消防事业近现代化的历史见证。为了做好保护,开展了长达半年的论证研究,最终确定了保护性整体平移的方案,花费数千万元,将该处历史遗存妥善保护,项目建设也随之推迟了大半年。今年4月,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这座百年建筑整体平移了70米,引发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和赞誉,中央电视台对平移进行了连续直播。而这,只是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个缩影。

  据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办公室介绍,汉正街的整体改造,一方面是改变破旧的棚户区面貌,还市民一个城市中心区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更要留下汉正街的历史商根,延续商贸氛围。因此,传统商品贸易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提档升级,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商业理念进行重新梳理,让汉正街继续引领“天下第一街”的风潮。此外,目前正在研究考虑设立汉正街历史博物馆,并尝试找回叶开泰、谦祥益、汪玉霞等汉正街老字号的根脉。

  进展>>>

  昨天获悉,备受世界资本瞩目的汉正街东片,目前拆迁已经基本完成,具备供地条件,现已正式启动招商程序。

  和以往的破旧不堪相比,未来的汉正街东片,规划中是美景一片:

  届时,一幢400米高的写字楼将雄立江边,成为武汉新地标。江景、建筑、绿植,将以立体的方式进行呈现,构建起城市景观带。而低密度的历史风貌街区,则代表着武汉文化底片。

  轨道交通13号线等将贯穿东片,区域交通被极大优化,能有效提高区域承载能力。T形快速通道将建成;东起民权路,西接崇仁路的汉正街隧道,将和升级为快速路的友谊路连通,无缝对接机场快速通道,还将跨汉江建设一座步行景观桥,连接汉阳龟山风景区。

  据悉,汉正街东片东起友谊南路,西至多福路,南临沿河大道,北抵汉正街。建成后,将是国内一流的集高端金融、现代商贸、文化旅游、高端居住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城市综合体,成为武汉市汉口商业中心标志性工程。

  汉正街东片“金融中心”已启动招商

  【整体规划】

  汉正街将化身

  世界级滨江中央服务区

  【改善民生】

  汉正街棚户区面貌更新

  4万居民已搬迁

  【招商引资】

  全球资本聚焦

  汉正街金字招牌重新擦亮

  【未来展望】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将成大武汉发展新增长点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规划愿景

  汉正街核心区域在未来将承担国家中心城市超级核心的主要职能,定位于世界级滨江中央服务区(CSD),集聚并一体化发展中央商务区功能(CBD)、中央商业区功能(CRD)、中央生活区功能(CLD),构筑面向世界的新服务平台,呈现多样化的新生活方式,演绎低碳宜居的新城市空间,并将连同南岸嘴地区共同构成“武汉之心”。

  正是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改造工作对核心区及周边总体规划,统一实施。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纳入整体策划范围的陆域面积达28平方公里,以汉正街地区为核心,沿汉江东起民权路-南岸嘴,西至长丰桥,北抵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南临京广铁路-琴台大道。其中重点改造的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核心区范围达3.46平方公里,为沿河大道、武胜路、京汉大道、民权路围合的两江交汇区域。

  汉正街核心区规划以人字形中央绿廊为中心,在回应历史文脉的同时串联重要节点,延续武汉城市中轴线,从北向南联系起中山公园、武广商圈、中山大道,一路穿越汉江至汉阳南岸嘴,另一路过龙王庙公园穿越长江联系武昌。百亩级城市中央绿廊及点状布局的市民公园,将为休闲互动提供开放空间,为商务洽谈、休闲娱乐提供最佳目的地。

  在生态景观中央绿廊基础上,采取各功能分片布局又相互融合的策略,形成4个主要板块。沿江区域建设金融核心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规划提出,武汉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中部金融中心,而汉正街区域将成为武汉金融主中心。汉正街东片、汉正天街片将形成以创新金融、企业总部、商务服务为一体的金融岛,重点打造以高端金融服务、金融业务创新为特色的金融服务创新区,并在“民生金融”、“两型金融”领域取得突破。

  商贸综合区将发扬传统商贸精神,创新现代商业模式,革新汉正街现有商贸,打造接轨世界的商业新中心。高尚生活服务区将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智能、生态、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居住区,开创科技生活新蓝本,打造城市理想人居。

  汉正街传统风貌街区以汉正街老街为核心,兼顾发展与传承,文物建筑、传统街巷与历史风貌片区将传承丰富的汉正街文化遗产。汉正街及药帮巷等20余条街巷将进行改造,两侧建筑风貌将进行修缮和整治,文化景点和传统老字号点缀于现代化的商业和住宅区中,为汉正街重新注入新的城市活力。

  有序的交通组织是承载城市中心人流的关键,汉正街内部交通将采取高架和地下隧道的方式,一方面实现对外围枢纽和功能组团的快速衔接,另一方面实现内部公共交通体系和步行通廊的有效衔接,构建区域慢行系统。区域地下空间将进行集约化利用,地上地下有机结合,打造地下商业、地下交通、地下公共设施等在内的立体地下空间结构。

  红火的汉正街市场,聚集了大量商气,也吸引了大量人流。目前,汉正街核心区内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人,人口密度甚至超过香港、东京等全球主要城市核心区。但多年来,汉正街区域多为“前店后厂”式的批发市场和棚户区,居住条件落后,火灾频发,供电、供水等设施老化落后,居民生活异常艰难,老百姓迫切盼望生活居住环境能得到改善。

  附近大夹街的居民告诉记者,汉正街现有的房子大部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建,现在大都已有50多年的历史,基本上都是破旧的平房和瓦房,环境、安全问题堪忧,他们住在20平方米的空间里,挤着祖孙几代人,没有独立卫生间,上厕所只能去公厕,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家庭一家三代上十口人挤在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比如紫竹巷片,953户房屋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超过该片区总户数的一半。

  多年来的无序发展,汉正街形成了城市中心大片棚户区,据初步统计,为改善区域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汉正街核心区内共需搬迁3万余户,涉及人口10万余人。汉正街人口密度特别大,而其价值又特别高,往往一个门面养一家人甚至养几代人,涉及经营户、业主、管理者等方方面面,情况复杂,社会影响面广,拆改难度非常高,这也使得汉正街成为武汉市最大最难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更是武汉市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昨天上午10时,长江日报记者沿多福路往沿江大道方向前行,穿过熙熙攘攘的批发市场后,一大片棚户区已经拆迁完成,迎接重生,据介绍,这就是今年重点改造的汉正街东片。而在不远处,原来棚户区林立的银丰片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据统计,自2012年汉正街核心区正式启动征收以来,江汉、硚口两区及汉正街控股集团公司密切配合,目前已经将1.2万户约4万人搬出了破旧棚户区,投入资金近300亿元,区域整体搬迁和关闭了落后的传统市场48个;搬迁了汉江两岸从晴川桥至长丰桥79家砂码头,腾退出来的江滩正逐步建设滨江公园,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经过近年来的搬迁整治,区域内市民居住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大量居民从狭小、阴暗的棚户区搬迁到了生活水平更完善的现代小区,水电设施日趋完备,原本裸露在外的电线随着改造工作进行整改,安全隐患逐步消除。

  同时,汉正街区域实施交通疏导措施,3年多来先后处理了约9万台次违禁车辆,原本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日益畅通。随着拓宽道路、加密路网、兴建地铁、投资汉正街隧道等工作的推进,区域内将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交通网路,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全市交通体系将更加完善。

  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绿色健康的公共空间也正在汉正街区域逐渐成型。友谊南路的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商户、居民缺少活动场所,就连跳广场舞都只能在商铺门口临时活动,但如今江滩正在改造,现在已经开放了城市英雄广场,汉正街也要有绿化了。据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办公室介绍,人字形的中央绿廊,将提供市民开放的绿色公共空间,同时区域内将分散布置市民公园,未来区域将以中央绿廊为核心,实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目标,让汉正街宜居、宜商、宜业、宜游。

  作为“天下第一街”,汉正街自开街以来,一直是转输贸易中心,引商聚财宝地。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曾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的聚集地。

  作为武汉市最大最难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仅拆迁资金需求就以千亿元计,资金量巨大,改造之初,汉正街的融资工作起步艰难。但在李克强总理力推“棚户区改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汉正街逐渐得到各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据汉正街控股集团介绍,截至目前,该集团已获得金融机构授信400余亿元,上账及实际投资近200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全力支持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改造,2013年为汉正街东片提供79亿元资金支持,是国开行棚改信贷全省单笔最大授信项目;近两年来又进一步支持数百亿元信贷,持续大规模供血汉正街改造。

  此外,国内外多家大型银行对汉正街改造提供了大量资金,并有更多的知名金融机构正在紧密洽谈,将为汉正街区域持续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汉正街拆迁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作为武汉之心、城市之根,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得到大量投资机构的密切关注,争相进驻汉正街。据介绍,汉正街招商工作按照“成熟一片,实施一片”的原则提前谋划,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以满足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基础落实招商项目。截至目前,引进了香港恒隆集团、复星集团、绿地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投资商成功落户汉正街区域,将集中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投资额以百亿元计的城市综合发展项目,促进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开发建设工作初具雏形。

  恒隆集团是香港知名商业地产发展商,将于汉正街投资建设高端商业购物中心及写字楼为一体的恒隆广场,是其进入中西部地区的里程碑项目,建筑面积达到46万方,建筑风格融合东西方文化并引入众多绿色环保设施。

  复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将于汉正街投资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搭建蜂巢城市。项目建筑面积41万方,将搭建商贸O2O平台、时尚产业孵化平台以及以汉正街产业为基础、产研展商服为一体的办公平台,引入全球资源升级汉正街原有商贸。

  绿地集团是国内外知名的标志性建筑及大型城市综合体投资商,将于汉正街投资建设滨江高端写字楼办公集群,项目建筑面积25万方,以甲级写字楼、精品商业、汉正天街商业等组成,将升级汉正街商业模式,实现办公与商业互动,整合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构建汉正街商务服务平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正街在这一轮改造中,让沉寂了10年之久的沿江一号和汉正广场也获得了新生。

  汉正街地区项目投资价值高,招商力度不断加大。除上述项目外,今年将推出一线滨江的汉正街东片项目,现已有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商深入跟进,有理由相信,该项目必将成为大武汉城市建设新的兴奋点。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是武汉市唯一一个面向全球的核心功能区。作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项目,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的建设,有如曼哈顿之于纽约,中环之于香港,陆家嘴之于上海,肩负着大武汉聚焦全球目光的重任。

  何谓中央服务区?在当前国际大都市中,过去以商务活动为主的传统中央商务区,正在向包括商务、商业、文化、休闲、旅游活动在内的、具有复合功能的中央服务区发展,中央服务区已经成为各国际大都市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区和战略区域。它不同于传统中央商务区所凸显的商务、产业服务功能所带来的“钟摆式生活”、“夜晚空城”等弊端,更加强调产城融合,引入多样化的城市服务功能,带来城市中心区域的活力回归。除了让现代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更加完善,更是植入了人文关怀和人本价值理念。这是中央服务区不同于以往城市中心区域的最本质特征。

  作为正在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大武汉,通过中央服务区品牌的营造,既可以使城市形成具有长远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提升现代化城市的开放程度。

  与传统的中央商务区相比,中央服务区将更进一步,即中心化的区位交通环境、复合化的商务核心区、集聚化的公共活动设施、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组合、高质量的娱乐体验品质以及高档次的服务设施等级。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将通过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以加快推动武汉市综合服务业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发挥其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重要引擎作用。

  汉正街将是武汉未来最具活力的地区,成为与国际接轨的时尚生活体验区。整合西方国家的新城市主义理念,吸引城市创业者和新青年。在城市中心区域塑造出商务办公一流、商业设施完善、生活氛围浓厚的一体化功能区,强调建筑美学,强调高效交通体系,强调功能兼容并包,强调宜居、宜商、宜业、宜行,在城市核心区域打造全球领先的办公、生活、娱乐品质。

  汉正街将是投资的黄金地块,成为未来办公自动化和国际通达性的代表区域。通过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建设,将初步形成以跨国公司五百强企业总部集聚,以金融产业为龙头,银行保险、证券、咨询、中介、IT通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汉正街还将成为城市楼宇观光和文化旅游的“兴奋点”,汉正街中央服务区规划打造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主题景区,融入以人为本理念,注重生态和谐,在便捷高效中体现高雅的文化品位,塑造武汉旅游新的亮点。

  汉正街,是城市的过去,现在,更是城市的未来。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将继续践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为武汉大发展大繁荣塑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引领城市继续发展的灵魂。

  恒隆集团恒隆广场项目效果图

  绿地集团沿江一号二期项目效果图

  汉正街改造大事记

  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平移现场记者胡冬冬摄

  复星集团银丰片项目效果图

  本版撰文:

  记者邵澜蒋哲

  董晓勋罗京

  刘元聪

  武汉市委、市政府作出对汉正街进行整体搬迁改造的重大决策,对汉正街市场进行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成立了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

  2011年3月

  ▲

  汉正街市场全面实施“禁货”,汉正街市场整体搬迁改造实质性启动。

  2011年8月

  ▲

  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建设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的战略目标,成立了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汉正街改造中的重大事项,并组建汉正街控股集团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

  2012年3月

  ▲

  香港恒隆集团摘牌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工业学院片,纯商业项目,项目土地总价33亿元,楼面价7169元/(约合2664万元/亩)。

  2013年2月

  ▲

  武汉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建设的意见》(武发[2013]7号),着眼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目标任务,启动汉正街外迁内升战略,力争把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聚集丰富旅游资源、具备国际高端商务功能的武汉中央服务区。

  2013年5月

  ▲

  武汉市政府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原则同意《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核心区实施性规划》,并提出深化意见。

  2013年9月

  ▲

  上海复星集团摘牌汉正街中央服务区银丰片,纯商业项目,项目土地总价42.7亿元,楼面价达10000元/(约合5400万元/亩)。

  2014年12月

  ▲

  绿地集团摘牌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沿江一号二期片,纯商业项目,项目土地总价25.2亿元,楼面价达到10096元/(约合6522万元/亩)。

  2016年1月

  ▲

  京汉大道

  汉正街中央绿廊

  友谊路

  汉正街区域

  民权路

  汉正街中央绿廊

  (规划中)

  武胜路

  中山大道

  一路向东至龙王庙,接未来的天街片金融岛,穿越长江联系武昌

  龙王庙

  一路向南接汉正街东片金融岛,穿越汉江联系汉阳

  汉

  沿河大道

  江

  江

  南岸嘴

  长

  制图刘岩

  本报讯(记者邵澜蒋哲董晓勋)腾挪出汉正街黄金地段逾百亩土地打造城市绿廊,汉正街成街500年来首次“拥抱”了大面积的绿色空间。

  昨从汉正街中央服务区获悉,经优中择优,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13家国际著名设计咨询机构,参与了汉正街中央绿廊的规划设计和国际方案征集,汉正街绿廊规划将首次亮相。

  规划中的汉正街中央绿廊设计为“人字形”。它北接中山公园,南连龙王庙和南岸嘴,其间穿接武汉会展中心、武广商圈和老汉正街、药帮巷、集家嘴。绿廊在汉正街附近分为两路:一路向东至龙王庙,接未来的天街片金融岛,穿越长江联系武昌;另一路向南接汉正街东片金融岛,穿越汉江联系汉阳南岸嘴公园。

  首次拥有的绿廊来之不易。2011年启动汉正街传统市场整体搬迁改造以来,在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核心区3.46平方公里范围内,“按照实施性规划”,大量老旧街区“逐步”得到整改,市民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老汉正街”的城市面貌逐渐更新。这些腾挪出来的土地,为绿廊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该绿廊在汉正街核心区延续武汉城市中轴线,将中山公园、西北湖公园的生态空间,延伸到龙王庙、南岸嘴及两江四岸,将彻底改变汉正街区域基本无绿化空间的现状。

  来自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NIKKENSEKKEICIVILENGINEERING(日建)、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的联合设计师们认为,这个绿廊应该融合生态、生活、生长、生意这“四生”概念,成为有生命的绿廊公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