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行资产仍在持续恶化。前不久,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银行不良率为1.81%,创近七年新高。不良率似乎没有要停止攀升的迹象,对此,银监会引导银行通过多种方式遏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其中包括今年备受市场关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监会提出要扩大试点的机构范围,坏账处置将提速。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继续扩容
银监会同时提出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是银监会下半年防范化解风险的目标之一。银监会表示,进一步挖掘银行业金融机构回收核销不良资产的潜力,激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批量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活力,提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能力。
银监会还提及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围。今年以来,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备受关注。业界普遍认为,不良ABS的启动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不良双升局面。5月19日,招行、中行两家银行同时发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发行规模分别为2.33亿和3.01亿元。其余四家试点的银行也在积极筹备中。
作为国内首家以类“eREITs”为商业运营模式著称的大众房地产投资平台,爱房筹借鉴美国Fundrise Income eREIT®的成功经验,将eREITs模式落地中国,并在本土化实践中进行革新突破,实现了全球领先的流动性和灵活性,积极践行着国务院“楼市新政”中关于“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重要试点实践工作。目前,爱房筹平台已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达成关于房地产众筹产品登记托管的合作,系全国首家与深圳联交所达成此类合作的房地产众筹平台。
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给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带来更多遐想
据了解,2014年到2015年,我国的房地产证券市场进入了高度发展阶段,类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项目更是翻倍增长。2016年6月3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并将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下称REITs)试点。可以看到,住房租赁市场改革正在给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下称ABS)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2014年中国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量为3118亿元,较2013年增长十余倍,据统计,2015年资产证券化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 。同年4月,中国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和交易所两大市场彻底告别审批制,放行注册制。债券、ABS(资产支持证券化)、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类REITs日渐崛起。
实际上,在发展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REITs被投资者视为股票、债券、现金之外的第四类资产,因其收入稳定、高分红、高流动性、高成长性等特征,成为资产交易当中较为稳妥的金融产品投资选择。面对国内环境,有业内专家指出,人民币汇率已经越来越趋向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也将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仍然处于贬值通道,资金流动性较高,离岸资金池也在持续萎缩。而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同业资金成本增加,国内开发商负债比例已经相对偏高。银行资产负债和信贷风险问题亟待解决,而资产证券化恰恰适时地提供了这种“轻资产”渠道。并且,由于中国的投资工具尚属有限,股市相对不稳定,在缺乏稳定投资平台的环境下,投资者对稳定的投资渠道的刚需日渐高涨,REITs相对于股票,对市场波动的敏感不高,投资收益则更加稳定。
对此,国内已有类似爱房筹这样的践行者走在了一条正确的轨道上。早在2015年,爱房筹已在ABS的模式探讨上有所突破。爱房筹致力于房地产众筹,专注于做大中型物业的ABS,运用“房地产投资 + 互联网金融 +eREITs模式”三位一体的房地产众筹模式,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之路,让投资人可投资具有稳定现金流(租金)和较高增值空间的物业,通过大幅度改善大宗物业的流动性,提升优化资源配置。这种类REITs模式一方面盘活了不良资产,另一方面给投资人带来稳健收益,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事实上,有关REITs的尝试一直在持续。在交易所ABS层面,有关类REITs的产品发行也在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沪深交易所挂牌的类REITs项目已有5只,累计规模突破226.9亿元。然而,当前国内REITs业务的制度环境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局限性。有投资人士指出,目前国内REITs仍然存在收益率较低、公募化不足、存在双重收费等多重制度障碍。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房地产领域可供REITs与类REITs的基础资产仍然较为丰富,制度的松绑将为这一市场带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