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关至中华路轮渡航线复航后,傍晚众多市民乘轮渡过江享受清凉,欣赏两江四岸夜色。记者詹松摄
地铁开通后,轮渡客流下降25%
本报讯(记者张偲)前天是因防汛关闸以来,武汉关至中华路轮渡复航的第一天。记者下午在武汉关码头看到,在高温的烘烤下,没有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20余台电动车骑行族“率领”着近百名客流陆续登上渡船。
“这么热的天,坐地铁无疑最快最凉爽。”家住汉口民生路的小张习惯步行到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到积玉桥上班,一站路3分钟搞定。而以前,他都是坐轮渡过江后转乘公交。
昨天下午5点,家住武昌粮道街的李先生一家三口坐轮渡回家。他们当天选择骑电动车乘坐轮渡,到汉口青少年宫玩耍。选择骑车坐轮渡的出行方式,李先生表示“骑车更自由”。记者看到,本班次的电动车和自行车有30余台,有许多是李先生这样的“自由骑行客”。
武汉轮渡公司人士称,过江桥梁禁止电动车通行后,电动车过江数量陡增,近两年电动车过江乘客以每年10%的增幅增长,工作日3000~4000台,周末可达5000台左右,节假日则8000~10000台。
记者随机采访得知,船上的乘客多为外地来汉的观光客,“花1.5元,就能观赏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等江城风光。值!”来自河南的张先生开心地说。记者发现,和几年前老式渡船不同,新船船舱内窗口均用玻璃封闭,6台柜式空调全开送清凉,一二层均有大屏电视机供乘客观看,船头还有甲板供乘客观赏江景。
武汉轮渡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每天有40万人坐轮渡过江;随着武汉过江通道增多和私家车的普及,轮渡的客流逐年下降。武汉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交通专家胡润州表示,2号线开通至今,轮渡客流总体至少下降25%。“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轮渡等传统客运功能受到冲击是肯定的。”胡润州建议,武汉未来的滨江商务区将沿着两江四岸发展,应充分利用水上交通优势,设立码头。通过水上交通沟通各个滨江商务区,使其在出行、旅游方面都能彰显水上交通的便捷优势。轮渡公司表示,轮渡正在朝这方面努力,目前武汉三镇已有20个轮渡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