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书学不过一技,立品是为第一
2018-09-23 23:19:00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张朴禾
  ●“品”,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书品、人品,品德、品位,还是品藻、品评,“品”都蕴含着一种精神气韵,与道德评价中的是非善恶密切相关。如果缺乏优秀的德行,书法写得再好,也无法“高人一等”,相反,还会在个人品质上“矮人一截”。
  清代书论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书学一技,立品第一。此中深意,耐人寻味。
  “品”,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书品、人品,品德、品位,还是品藻、品评,“品”都蕴含着一种精神气韵,与道德评价中的是非善恶密切相关。如果缺乏优秀的德行,书法写得再好,也无法“高人一等”,相反,还会在个人品质上“矮人一截”。
  宋徽宗时期大臣蔡京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是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对其中的“蔡”字,关于是蔡京还是蔡襄的认定,则有过一番争议。蔡京其人,虽然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但因为揽权误国、“坏乱於前”,导致民怨沸腾,人们因其品行恶劣,纷纷以收藏他的作品为耻,往往“得而唾弃之”。同为“蔡”姓者,蔡襄为官37载,一心为民、公正清廉,书法作品“备尽众体称师表”。后人恶蔡京之奸邪,赞蔡襄之正气清风,最终亦将“苏、黄、米、蔡”的“蔡”改为蔡襄。南宋奸臣秦桧也是“字因人废”的典型人物,虽然他在字体的规范和传播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但终因陷害忠良而遭到后人唾弃。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此言指出,书法不仅能表现出人的性情,而且能表现人的学识、才能和志气。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称,“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故欲正其书,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可见,笔正方能心正,不难看出古代书论家对良好德行的肯定与认同。
  为文从艺者,难得的恰恰是一份德艺双馨。唐代颜真卿书法作品端庄大气、刚健雄厚,为官做人不畏奸邪、清正奉公,宋代欧阳修称赞他“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颜真卿“书品”与“人品”气度恢宏,皆为上等,这也不失为后人竞相模仿练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既是效仿他的笔法技艺,更是表达对其人品的敬仰尊崇。
  为文从艺者,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行之远近更是在一时间难以估量,然而,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需要始终保有良好的德行。如果将书法艺术沦为附庸风雅、谋取利益的中转站,难免就要作茧自缚,纵使留得住“一时财”,却留不住“一世誉”。例如,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热爱书法,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将题字作为收入的重要部分,把原本不值钱的书法作品高价出售,甚至打着题字的幌子变相收取贿赂,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结局自然是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
  再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功能等只有借助于接受者的接受过程才能够得到实现。认可、欣赏书法作品也是同样的道理,既离不开时代的审美取向,也离不开对创作者书品、人品的价值考量。无论什么时代,既需要深刻隽永、意蕴深远的艺术作品,更需要嘉德懿行、文如其人的创作者和艺术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艺术一旦融汇了思想和德行,便更能够传导精神力量、展现时代风貌。
  《临池心解》中有言,“于此可以知书法之秘诀矣,亦贵学者有恒耳。”推而广之、推而论之,不仅是书法如此,从艺为文皆需有恒。持久精进是为恒,德艺双馨亦为有恒。以线条墨迹映照书品人品,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文以载道,成己化人,方能到达“不朽于千古”的境界。(张朴禾)
  【编辑 华智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