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海
国人注重礼仪,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总要相互走动走动,联络一下感情,这虽是人之常情,但吾友大刘最近却因为要不要“走动”犯起了愁。
大刘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去年孩子刚上小学时,大刘想:孩子总算上学了,今后有老师管教,家长的任务就轻松一些了。但没想到,孩子上学后,大刘却更忙了:不仅需要接送孩子,辅导功课,还隔三岔五便被老师叫去“训话”。
大刘刚开始接到老师“叫家长”的电话时是诚惶诚恐,心想孩子肯定又调皮捣蛋闯祸了,在电话这头便忙不迭地向老师表达歉意。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大刘也感觉有些不耐烦:很多时候感觉就没有什么事,加上本身工作也挺忙的,结果还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叫到了学校。
而老师一见面就开始数落大刘,说现在很多家长只知道挣钱,放松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每次从学校出来,大刘两口子都免不了争吵一番,互相埋怨对方没有照顾好孩子。
有朋友看到大刘两口子为了孩子心力交瘁,劝大刘应该找机会和老师走动一下,适当表示一下心意。大刘听后不以为然:孩子正常上个小学,这还需要走动?朋友却笑大刘太天真了:不说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就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说,小学生正是需要老师、家长鼓励的时候,如果孩子在学校老是受到批评,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
听完朋友的话,大刘和儿子沟通后发现,孩子在学校确实是经常被批评。班上很多小朋友因为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认真得到了小红花,但儿子虽然也积极表现,却很难获得老师的肯定。于是,大刘不敢怠慢,连忙找机会约了老师出来,好好地“表示”了一下心意。
“走动”的效果很明显。此后,大刘便很少被老师叫到学校接受训话,每次接送孩子,老师总是笑着夸奖儿子听课认真,表现积极。儿子在学校也陆续得到了小红花,大刘的心情舒朗很多。但到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大刘却傻了眼:虽然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但成绩和期中时相比却下滑了一大截。这次不光儿子心情沮丧,大刘更是疑惑不解。
后来大刘想了想觉得问题还是出在“走动”上了,“走动”之前老师虽然总批评,却也指出了儿子自身的很多问题。“走动”之后,老师确实是不批评了,光拣好听的说,听着虽然舒心,但孩子的很多问题、毛病却也被掩盖了,成绩下滑自然难以避免。
问题找到了,可怎么解决,大刘却又犯了难:今年到底还要不要“走动”呢?
【编辑 李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