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必须比优不能比差
2018-11-08 08:36:00 来源: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躺在功劳簿上一天,外面的世界可能就日日新,又日新。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东部比不上,就跟中部比,中部优越感不强,就比局部,再不行跟跟在后面的城市比,一时的“优越感”有了,但是机遇和动力也都转瞬即逝。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武汉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之城,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
  这场自我革命,最要害的阀门在哪里?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面对市场主体的各类情况,涉及民生的大事小事,困难的确不少,但最大的困难还是出在思想层面。
  有人心态被动,问题来了再解决,问题不来就假装闭眼。有人产生应付心态,问题好解决就解决,不好解决就念拖字诀。还有一些心态,需正视与解剖,比如谁跟我关系紧密,我就先给谁办,谁让我担上风险、让渡利润,我就避而远之。
  “放管服”改革,办法有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改革的钥匙不在别处,正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头脑里。
  用换位思考打开思想的阀门
  要是你的公司,落户两年多,门口道路一直半边封闭施工,整天尘灰满面,什么感受?如果你的公司申请政策补贴,半年来不断听到“还在汇报,还需耐心等待”,会留恋这里的营商环境吗?
  人都会有角色惯性。在一种角色里时间长了,很难体察到别人的冷暖。“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丢掉这种惯性,多站到对方角度想问题。假设自己是大事小事需要帮助的企业,假设自己是一遍一遍办事跑腿的市民,假设自己是对政务流程、政府文化完全陌生的群众,甚至连门都不知道朝哪开……站过去,站到对方去,就能体会到这场改革的必要性,就有了内生动力。
  自我革命就是一部“破冰创新史”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解决当前不断出现的具体问题,也需要在思维和行动上有大胆创新突破。
  早在30年前,武汉光谷的诞生过程,也是一部“政府自我革命的破冰创新史”。作为政府派驻管理部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手上一无所有,连办公地方都是借的。然而,思路打开了,天地就打开了。那时的工作人员,整天琢磨着怎么让创业门槛更低、更快、更方便,整天跑企业,现场解决创业急需解决的难点、痛点。其间,有多项政务新举措,在全国具有破冰意义,一时开国内风气之先。国内第一个孵化器诞生于武汉,并非偶然。
  在当时的机制和氛围下,武汉能破冰,能创新,能做到的事,30多年后应该依然能做到。创新突破,唯有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种得梧桐树,方有凤凰来。
  跟先进比,不能“比差”
  平心而论,在“放管服”改革上,武汉交出的成绩单颇有亮点。三办改革、45证合一、网上群众工作部等,都走向了全国,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聚焦武汉改革创新。在2018年《亚布力论坛·新华中国营商环境指数》中,武汉排名全国第4。
  然而,“放管服”改革本来就进无止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躺在功劳簿上一天,外面的世界可能就日日新,又日新。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东部比不上,就跟中部比,中部优越感不强,就比局部,再不行跟跟在后面的城市比,一时的“优越感”有了,但是机遇和动力也都转瞬即逝。
  长三角、珠三角是我们学习对标的对象。江苏有省级金融服务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苏南地区,尤其是苏州,不少中小企业迁入仅仅是因为当地创业氛围深厚,政策环境宽松,服务周到。而广州,一起维护企业产权的法律诉讼,从开庭到判决仅仅用了两天。
  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不但要放眼全国,还要放眼世界,跟先进比,跟一流比,这样才能发现差距,找到改进方向。
  如今,在这场改革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具体问题,也有了不少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就像一个个脚印,眼睛向远处,而脚步向实处,连起来就是我们改革之旅,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群众获得感之源,城市发展新突破之美好画卷。
  网友留言
  优化服务不要怕“麻烦”
  @小雨龙王: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增添活力,为群众增添便利。
  @u13971059870:加快“放管服”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彭飞:老百姓办事越简单,政府部门推进改革、优化服务就越是要经历些“麻烦”。不仅需要理顺各办事机构工作流程,还必须提升服务意识。最好的审批服务,就在于润物细无声。
  @微小评:权力放得越多,服务的要求就越高。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是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时刻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政府服务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
  抓实抓细,精准发力
  @许诺花开:聚焦痛点,精准发力,压实责任,抓实抓细,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去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小优的花花:“互联网+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都是有切身体会的,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
  @white dream:过去很多审批是环环相扣的,向一个部门递交纸质材料后,需要一定时间等待审批通过及答复,部门越多,审批周期就越长。这种审批模式,现在好转了很多,基本“跑一次”就能够解决。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人民的声音: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作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哪里“放管服”改革搞得好,哪里营商环境就改善得快,哪里的市场活力就强、发展势头就好,改革溢出效应日益显现。
  @天道酬勤:“放管服”改革,一是要落实,二是要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呼声,三是要筑牢法治保障的基石。
  @李灿灿: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由于认识上未及时调整,对现在的“放管服”改革,思想意识落后也是一个阻碍,对探索反复的顾虑,是起步慢、落实难的重要原因。
  @古迪: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签一次作为每一项改革的具体目标。如此,才能解好这道改革试题。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整理)
  (作者:鲁珊 李尔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