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金志
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博览会;时隔8年,2018年11月,上海即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上海始终站在世界前沿、勇立时代潮头。
有心的你也许想问:为什么这样国际顶级的博览会,总是与上海结缘?
我们不妨先咬文嚼字一下:什么是博览会?根据《辞海》中的权威解释,所谓博览会,是指组织多个国家、地区参加的展览会。由此看来,“博览”就是放眼看世界。
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放眼看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40年,事实无数次证明,中国人愿意放眼看世界、希望放眼看世界,中国人也有足够的底气和眼界来“博览”世界,与五洲四海融为一体,与全人类共同繁荣进步。
不论是世博会还是进博会,为什么都青睐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是中国持续深化改革的高地、对外开放的前沿。上海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荣,她的基因里写着“对外开放”这四个大字。把国际顶级的博览会放在上海,对世界、对中国、对上海自身,都是巨大的机遇。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方,世博会和进博会,都找到了最为恰当的归宿。
有心的你还会发现: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之时,恰逢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画龙点睛的一项重大决策和举措。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之时,又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用这样一届隆重的博览会宣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雄心和赤子之心,再合适不过。这些不经意的巧合,未加刻意雕琢,而是浑然天成。
这世界变化快。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发展进步更加呈现加速度。如果有人从上海世博会的会场直接穿越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现场,他也许会有“十万个为什么”:什么是智能手机?什么是移动支付?什么是共享单车?什么是人工智能……如果要跟上世界的步伐,你必须仔细观察和博览这个世界。这就是中国上海要举办进博会的意义。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2018年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从“首个”到“首个”,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中自如挥洒首创精神。这样的“首个”,今后在中国只会越来越多。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主要场馆位于浦东新区的后滩地区。2018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会场位于上海西部的“大虹桥”地区。一个滩,一个桥,充分诠释着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江南水乡底蕴、水陆码头特质。什么是滩?滩是自然的造化,是水陆的交汇。什么是桥?桥是人类的创设,是连通的纽带。滩也好,桥也好,都是沟通交流的象征,是开放交融的图景。
从上海世博会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改革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上海,放眼看世界,拥抱全世界。
【编辑 李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