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杨智陈鹏吕行吴德成陈海)十堰通过不断引入新质生产力,在丹江口库区探索建立“空地联勤”立体保水护水新模式,库区水质安全监管形成“空、天、岸、地”一张网。上半年,全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近日,在郧阳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打开操作系统,一键下达指令,五公里外的城关镇取水口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巡航。像这样的无人机,郧阳区共有16架,可对全区136公里库岸线开展常态化巡航,大大提高了环库水质监管的巡查效率。 郧阳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长宏说,以往,该中心工作人员将136公里环库岸线巡查一遍需要15天左右,现在16架无人机一起巡航,仅需30分钟。 截至目前,丹江口库区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无人机共37架,基本上实现了600公里库岸线无人机巡航全覆盖。 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唐海潮说,无人机巡查不仅精准度更高,还能飞往人和船只到达不了地方,360°无死角巡查。 天上无人机巡航,地下管道机器人作业。近日,记者在丹江口市土关垭镇看到,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地下管道机器人进行地下污水管网例行巡查。 深圳市巍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志鸿介绍,地下管道机器人个头小,能在地下污水管网内自由伸缩、移动和拍照,相当于给污水管网做了一次“肠镜”。 有了管道机器人,雨污管网内部情况一目了然,隐患排查更加精准、快捷。丹江口市还在库区上游12个乡镇62个重要节点安装了探测仪,实时监控雨污管网内的水位、流速等信息。 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王伟军说,一旦有预警情况发生,该中心将通知第三方工作人员用地下管网机器人到管网内进行检查。 守水护水是十堰“天大的事”。今年5月,十堰市投入运行了1个市级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和10个县级分中心,专门租用了一颗卫星,与中科院空天院合作,建成了一套卫星遥感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将全市包括2489条河流的地域面积,划分成1066个网格,每天扫描一次,成像精度可达0.5米。 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余丹说,卫星遥感检测系统通过不同颜色的反射,在遥感影像上呈现水体的浓度和成分,这些都是无法用肉眼识别的。 有了这套监测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度平台及时派发任务,相关部门在处理后,清理报告会上传系统平台。 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程师杨洋说,该中心利用“水、地、空、天”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手段,让十堰市保水护水工作迈向了一个精准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十堰市市级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已全面接入断面水质监测、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环库岸线监控等六大智慧监测系统。目前,十堰守水护水已经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预警型”三大转变。 杨洋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堰人民的殷殷嘱托,也是他们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的目标;下一步,他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精神,引入更多新质生产力,让我市保水护水工作更加智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