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陈倩
青年自当扶摇上,愿得此身长报国。12月18日晚,湖北省征兵宣传进校园活动暨2025年征兵启动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据悉,2025年上半年征兵报名已经开启,男兵报名时间为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10日,女兵报名时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2月10日。有志报名参军的青年,可登录全国征兵网,或关注“湖北征兵”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报名。
在启动仪式现场,3位退役大学生士兵和1名国防院校在读学员讲述了他们的军营故事,他们向现场的众多学子发出召唤:去参军吧,让青春在军营闪耀!
王宝:火箭军战士续写科研报国梦
王宝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曾服役于火箭军某部。
王宝说,他永远不会忘记,2016年11月21日,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列兵军衔,在八一军旗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那一刻,他明白了什么叫使命与责任。大年除夕夜,凌晨两点半,迎来新年的第一班岗。500公里徒步行军的极限考验,战友们你搭着我,我拉着他,一瘸一拐地走完了最后几十公里,创下了连队的新纪录。作为大学生士兵,他主动请缨,身兼营部文书和测试指挥两份职务,先后圆满完成了各项战备任务,直到退役当天。“两年间,我们挑战过生理极限的极限,尝试过不可能的可能。但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终于化成了光,照亮着前进的路。”王宝动容地回忆着自己的军营岁月。
退役后,王宝和战友们发起并筹建了华中科技大学I军团,学校还组建了退伍大学生家国情怀理论宣讲团,努力将军营的火种带进学校,植入同学们的心间。他以优异成绩保送研究生后,当得知学院正在组建一支全新的队伍,聚焦国防军工项目研究时,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并加入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首批学生。他曾在4米的高空中,连续奋战42小时,首次制备出某装备用超大尺寸钛合金锭坯。他也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常驻实验室,连续采集了两百多组数据,抽丝剥茧并找到了突破口,先后发表SCI论文2篇,获批国防专利2项。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奔赴绿色军营,共筑祖国的钢铁长城!”王宝向同学们发出召唤,去军营书写自己的传奇。
曹晓叶:特战女兵回忆30秒生死较量
来自湖北师范大学的曹晓叶,曾服役于某特战旅。
2018年高考结束后,她在逛街时看到路边大荧幕上那热血的征兵宣传片,内心激动难抑,儿时向往军旅的种子开花结果,参军报国成为了唯一想做的事,于是她立马回家报名,最终走进那片向往的绿色天地。
特战部队、特种兵这些神秘而响亮的名号下,是苦累相伴、伤痛相随的考验。曹晓叶还记得,第一次下水游泳,小时候的心理阴影,让她刚进入泳池就拼命挣扎,战友的救生圈成了唯一的依靠。后来,她每天第一个去,最后一个离开。换气,蹬夹腿,呛水了就憋气,咬紧牙关拼命地划,突破自己,最终信念战胜了恐惧,从刚开始的“旱鸭子”,变成了游泳尖子。
作为一名跳伞员,五年间,曹晓叶无数次跃向蓝天,但那次生死30秒的经历却让她铭记至今。离机翻滚导致伞绳扭劲,生死悬于一线。她迅速反应,手脚并用开始破劲,经过近三十秒的生死较量,伞终于张开。凭借过硬的技能和胆识,成功调整方向,稳稳落地,化险为夷。
“以知识为矛,热血为盾,青春为旗!”曹晓叶向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发出召唤:参军入伍,捍卫疆土,为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
孙豫齐:投身钱学森班,矢志科技强军
孙豫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钱学森创新拓展班的军校学员。2023年,他以672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国防科技大学。
孙豫齐说,他从小学习成长的种种选择,都离不开一位老人,他就是被誉为“一人可以顶五个师”的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中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武汉三中钱学森班学习。高一时,在共青团中央平台上,他刷到了由国防科技大学学员创作的歌曲《破浪》,受歌曲的感召,他选择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参军入伍,用科技赋能现代军队。
来到军校之后,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孙豫齐还记得,为期50天的新学员淬火训练,最开始,单杠一个是他的极限,战术四十多秒是他的顶峰,三公里跑不完是他的常态。但他深知,军校“军”字当头,只有成为合格的军人,才能成为优秀的军校学员。练臂力,练到吃饭时拿筷子的手颤抖;练战术,练到手臂大腿上都是擦伤;练腿部力量,练到上楼梯都需要战友扶。最终,他实现了从倒数第一到全学员队前列的逆袭。
钱学森班是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目前国内高校仅获批5个,面对各省的尖子生,全校不足2%的录取率,孙豫齐没有放弃。每一段训练的间隙,见缝插针做习题;每一个熄灯后的深夜,争分夺秒学新知。最终,他以全院第一的成绩,成功从2000多名新生中突围,入选仅招收40人的钱学森班。
孙豫齐向学子们发出呼唤:“让我们携手并肩,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无上光荣!”
张安祥:两次入伍不改报国初心
张安祥是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二次入伍的退役士兵,曾先后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三军仪仗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
2016年9月,张安祥还是一个成绩不好,有些叛逆的“问题少年”。那年南海仲裁案闹得沸沸扬扬,看着美国两艘满编航母进入南海地区耀武扬威的新闻,他十分愤慨,也从那刻起,他坚定了参军报国的决心,开启了第一段军旅生涯。
经过层层筛选,他顺利入伍,成为驻港部队的一员。在驻港部队的军旅生涯中,令他最难忘的,是2017年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阅兵庆典。为了达到驻军“亮相即精彩,出手即震撼”的要求,张安祥和战友们“一天当两天,黑夜当白天,雨天当晴天”。2017年6月30日,当激昂的军乐骤然响起,他们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昂首挺胸,坚定地向前行进。
2018年退役之后,因国家优待政策,张安祥被单招录取到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退役后的一年里,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刷视频,只要画面中出现与军队有关的场景,记忆的闸门便轰然打开,部队里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2019年,张安祥再次入伍,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的一员。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所在的部队承担重要使命。当庆典的大幕缓缓拉开,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与欢腾喜庆交织的氛围之中。张安祥站在岗位上,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尽管不能像普通民众那般,站在天安门广场观看那震撼人心的升旗仪式,但他心中并无丝毫遗憾。“因为我深知,这不仅是一份职责,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在这繁华盛世的背后,我愿成为那默默坚守的忠诚卫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