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到心之所向,它曾经是篮球,那就是我的梦想,在追梦的过程中没有困惑。现在也是如此,建立工作室,出书,做电影,这些都是我渴望做的事情,让我们付诸实践吧。”--科比-布莱恩特。
2017年12月19日,那一天对于科比是一次结束,他的8号与24号球衣在斯台普斯中心永远封存。那一天,也是一个开始,科比的人生进入下半场。
球衣退役,让科比的篮球生涯打上伟大的烙印,就此安放在历史中。
日前,科比在腾讯体育的专访中,第一次将人生的下半场规划全盘托出。在科比心中,未来已经有了答案,那么他能在那里退役象征着荣耀与成就的“球衣”吗?
从奥布莱恩金杯到奥斯卡金人
在NBA生涯中,科比曾五次捧起象征着总冠军的奥布莱恩金杯,从他进入NBA开始,到登上联盟荣誉之巅,用了四年的时间。当科比在2016年退役,投身影视制作,他从球员到奥斯卡奖获得者的华丽转身,只用了两年。
科比担任制作人,由科比退役信创作而成的动画电影《亲爱的篮球》,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随后又斩获艾美奖。美国演艺界四大奖项,奥斯卡、艾美奖、格莱美奖与托尼奖,科比已经拿到两个。格莱美是音乐奖,托尼奖则是美国话剧与音乐剧最高荣誉,你猜科比在未来会不会拿到?
“科比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他知道相关产业如何运作,他清楚去哪里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工作伙伴,明白如何分工协作,”《亲爱的篮球》发行人丹古德曼告诉腾讯体育,“如果他有什么不了解的,他会不停地问,直到理解透彻。以他的雄心和能量,无论做到什么,都不会令人惊讶。”
一座奥斯卡奖杯,已经足以让科比在这个领域,达到退役“球衣”的成就等级,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科比在洛杉矶成立了工作室Ganity Studios,《亲爱的篮球》只是工作室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沉稳踏实,踩出了金灿灿的脚印,而科比并不满足于此,他调整了工作室的业务范畴与制作模式,不局限于单品类的内容产品,而是致力于类别与形态更为丰富的产品系列。目前,科比的工作室已经有十几个项目在运作,从电影到文学创作全面铺开。
要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在2015-16赛季,科比NBA生涯最后一年,很多记者问他,退役后打算做什么,科比的回答一度令提问者大惑不解。
“我告诉他们,要当一个写故事的人,但他们都问,‘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科比接受腾讯体育采访时说。
NBA球员与作家,看上去隔行如隔山,也许对于绝大多数在NBA打球的人是这样,但对于科比却并非如此。科比告诉腾讯体育,他从高三的时候就开始写作,进入NBA之后依旧笔耕不辍。“我一直在练习写作,如何设置情节,如何组织故事的起承转合,这些是我在很长时间里学习的东西。”科比说。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4日,科比自传《曼巴精神》全球同步上市,中文版由腾讯体育策划出品,腾讯体育篮球主编黄祎翻译。
《曼巴精神》不同于一般的球员自传,它突破常规写法,不拘泥于职业生涯的回忆,而是科比通过文字,详细解读他在应对挑战时,如何在精神和身体上做好准备。读者们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科比怎样研究对手,怎样克服伤病等困难,科比在书中用职业生涯的一系列故事,将“曼巴精神”的细节娓娓道来,它不仅仅是一部篮球传记,更是一部启迪心灵的文学佳作。
《曼巴精神》一经推出,就登上《纽约时报》全美畅销书榜头名,在amazon进入书籍全球销量榜前十,《曼巴精神》中文版在京东传纪类书籍销量榜上独占鳌头。
自传是科比对于职业生涯的一次总结,对于他的写作生涯是一个起点。在未来两年,科比将有更多的小说推出,他将跳出篮球这个框架,用想象力去构建属于他的文学世界。
“接下来,我会有五部小说出版,”科比向腾讯体育介绍自己接下来的两年计划,“即将发行的五本小说都是我创造出的角色,他们全是出自我的想象。”
运动员能不能拿到文学大奖?还真有人做到过,在2016年,前职业篮球运动员本杰明-毛尔科维奇凭借《你大可不必如此生活》获得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创办于1919年,是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
毛尔科维奇是美国人,从小在得州长大,大学毕业后前往德国打了职业篮球联赛。毛尔科维奇与科比一样,也拥有职业球员与作家双重身份,浪漫主义文学与体育诗歌都是他的文学阵地,毛尔科维奇目前在伦敦大学任教传授创意写作。
既然毛尔科维奇可以做到,那科比呢?“就像是北极星一直都在前方,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科比说,“我们会在旅途中遇到困难,但对于目的地我们从无困惑,我们最终一定会到达。”
做生意比打球更容易
科比球员生涯工资以及赞助金总收入达到6.8亿美元,他完全有资本享受舒适的退役生活,但那从来就不是科比的追求。“我想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要亲自披挂上阵。”科比说。
在2013年,科比创办了Kobe Inc,公司成立一年后,科比以600万美元收购功能饮料BodyArmor10%的股份。科比注入资金后的第一年,BodyArmor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000万美元,2017年达到2.35亿美元,2018年预计总销售额有望破4亿大关。
科比亲自参与BodyArmor的运营,BodyArmor广告片《痴迷自然》就是科比带领团队完成的,科比担任了这部片子的编剧、导演和旁白。在2018年8月,可口可乐公司入股BodyArmor,科比持有的10%股份,如今的市值已经飙升到两亿美元。
同样在2013年,科比与合作伙伴杰夫-斯蒂贝尔联手创办Bryant Stibel基金公司,基金规模为1亿美元,均来自两人的自有资金。基金公司的投资方向是媒体、科技和数据相关公司,目前已经向13家企业注资,其中包括球员论坛、 LegalZoom(在线法律技术公司,帮助客户在不需要另请律师的情况下,创立法律文件)以及Scopely(电子游戏设计公司)等。
在2018年11月,科比通过基金公司,向ringDNA投资。ringDNA本次融资是由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牵头,科比注入资金3000万美元。ringDNA的主营业务是通过人工智能,帮助销售团队培养并管理与客户的关系。ringDNA业务发展势头极好,惠普、亚马逊、Autodesk(世界领先的设计软件和数字内容创建公司)、SAP Concur(全球差旅及费用管理解决方案的市场供应商)等企业都是ringDNA的客户。
科比是职业球员出身,在投资领域并非专家,至少目前还不是,科比很清楚这一点,他的方式是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的同时,从对方身上学习。科比对于商业知识的渴求,丝毫不输球员时代对于技术的钻研。
“我曾对科比说过,如果你做足了功课,我就和你谈谈关于投资的事情,”推特股东、超级天使投资人克里斯-萨卡说,“结果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的手机就没有消停过,即便在深夜的时候,科比也会打来电话与我探讨。我妻子还开玩笑问我和科比究竟是什么关系,怎么会天天通电话,一聊就是很长时间。”
在科比看来,做生意要比打球更容易,因为打比赛的时候,你不能挑选队友,而商业合作则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找到最适合的伙伴。“我真的特别喜欢这一点,这在篮球上是很难的。因为你会遇到那些根本不想付出更多努力的人,然后你就会很失望,还要找到方法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但是在这里都是跟你一样在工作上拥有巨大激情的人,所以你只要去找到他们就行了。”科比对腾讯体育坦言。
《福布斯》推出的全美未超过40岁的企业家富豪榜上,科比排在第33位,另外进入这个榜单的职业篮球运动员是勒布朗-詹姆斯(位列第39位)。在未来,科比能否更进一步,成为更加优秀的企业家?“这就像我小的时候,总有人告诉我能打NBA的只是凤毛麟角,在NBA取得成功的比重就更加低了,”科比说,“我的看法是,既然终究有人能够做到,那为什么不是我呢?”
那些年,科比的那些金句
科比,NBA历史最有影响力的超级巨星之一。腾讯,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在过去的八年中,科比多次接受腾讯体育独家专访,腾讯体育见证了科比在球场的乘风破浪,也见证了科比在人生下半场的扬帆远航,而科比与腾讯体育分享了他的人生经验,那些不是言之无物的心灵鸡汤,而是科比在奋斗路上的真知灼见。
1、2010年,带领湖人在总决赛抢七击败凯尔特人完成两连冠的科比来到中国,接受了腾讯体育专访,谈到刚刚获得的总冠军,科比自信满满。
“与2008年总决赛相比,我们变得更强了,早就为夺冠做好了准备,”科比说,“当今联盟夺冠难度更大,因为防守强度要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大,防守更难以打破。”
2、2015年12月,腾讯特约记者张卫平指导,在洛杉矶专访科比。当时距离科比生涯最后一战已经不远,张指导在采访中,问了科比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球迷们记住怎样的科比?”
科比答道:“我希望他们记住我是一个梦想家,要尽情地去梦想。从孩提时代开始,我就有很大的梦想,然后我去实现它们,我希望球迷们能够记住这样的我。”
3、2017年4月,科比接受腾讯-ESPN专访,此时已经退役的科比,谈到了曼巴精神,他坦言虽然离开球场,但精神动力从未远离,他将通过其他方式,去传递曼巴精神。
“曼巴精神依然随时随地存于我的体内,比赛并不是我的全部,”科比说,“我已经不在球场上打球了,但这反而让我拥有了一个更好的机会,让我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帮助人们去感受和学习曼巴精神。以后,人们不仅仅可以通过观看篮球来感受和学习这种精神,还拥有了更多的途径,比如我写的书,或者我制作的电影。”
4、2018年12月,科比再一次面对腾讯体育的镜头,在面对面半个小时的采访中他金句频出。
“如果所有人提到你的作品都众口一词,那只证明一件事:它还没能成为艺术品。而这就是为什么《亲爱的篮球》是我们最为骄傲的作品了,因为这个故事高于篮球,关于梦想。””
“我们总是更加容易地原谅别人,而不肯原谅自己,你必须要学会自我原谅。”
“就像是北极星一直都在前方,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可能你会遭遇一阵风,让你偏离了跑道。你必须要找到另外一条路到达那个地方,这就是旅程的乐趣。”
“我们要试着做的就是将一切基于事实。不要去担心人们是否喜欢你的故事,而是聚焦于这个故事有没有打动你。”
很多人惊讶于科比的伟大成就,而科比之所以是科比,这些金句就能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