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人传李白篇多处画面在襄阳取景!
2024-11-25 19:30:00 来源:襄阳文化旅游

11月23日晚八点

大型文化综艺节目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李白篇”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节目中的许多盛唐画面

皆取景于襄阳

笔落惊风雨的“诗仙”李白

一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其中,多次往返与驻留襄阳

并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和襄阳

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

从李白的诗中

可以看到李白打卡襄阳的线路

他在襄阳

探亲、访友、旅游、求职

探亲

李白从兄李皓,时任襄阳少府,是一个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官。李白到襄阳后,写下《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访友

开元十五年(727年),27岁的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并育有一双儿女。李白寓居安陆时期,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天纵奇才的“谪仙人”李白,却是孟浩然的“小迷弟”。李白到襄阳拜访孟浩然时,写下了著名的《赠孟浩然》。

后来,孟浩然应崔国辅之约去扬州,李白为他送行,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名句。

旅游

在探亲、访友之际,李白也多次游览襄阳。

李白看过襄阳的春天,写下了《大堤曲》。

大堤,位于襄阳城外,周长四十余里。隋唐时,大堤一带是襄阳最繁华的地方,酒楼、茶楼、歌楼,旗帜招展;商家、船家、店家,星罗棋布。

北街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李白在襄阳游览了古城池,到万山踏访了解佩渚,去习家池品尝了襄阳酒,然后在半醉的状态下登上岘首山,写下《岘山怀古》。

古时来襄阳的文化人,大都要登上岘首山顶,欣赏襄阳的丽山秀水,凭吊先贤。李白站在岘首山顶上,放眼远眺,视线由襄阳城,到城南群山,再到城北汉水,然后西移至万山和解佩渚,再回首习家池。诗人在山顶上流连了很久很久,思考了很多很多,一直到夜幕降临……

岘首亭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襄阳古城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习家池(高阳池)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通讯员尹雪囡摄

求职

唐代设山南东道。山南东道的治所在襄阳。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34岁的李白来到襄阳,拜谒时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人称“韩荆州”的韩朝宗,希望得到他的举荐,从而走上仕途。

李白对于此次拜见抱以厚望,在《与韩荆州书》中写下了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可惜,这次自荐以失败告终。好在襄阳的山水、襄阳的人治愈了李白。落日下的岘山、高阳池的故事、羊祜的遗迹、城里儿童的歌声,还有清澈如葡萄美酒的汉水,让李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襄阳歌》和《襄阳曲》。

这次离开襄阳后

再没看到李白再到襄阳的记载

但襄阳留给诗仙的印象太深了

直到天宝三年、天宝四年

漫游梁、宋、东鲁,途经济阴时

李白仍思念着襄阳

写下了《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襄阳在李白诗歌的情境中

沉着中有瑰丽,端庄中有不羁

清丽中有豪迈,现实中有浪漫

襄阳,因为李白的诗歌

呈现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唐城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通讯员何梦琴 摄

读唐诗

襄阳是绕不过去的地理坐标

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是来去长安三万里中的必经之地。

政治上,襄阳先后是山南道和山南东道的治所,妥妥的“一线城市”。

同时,襄阳丰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山水资源,淳朴的民风民俗,也使得行走在这“三万里”道路上的文人骚客,一入襄阳便诗情勃发,吟咏不辍,佳篇迭出,造就了襄阳“唐诗高地”的地位和盛名。

有些诗人生长在襄阳

有些诗人的老家在襄阳

外地诗人,有的慕名而至

与襄阳诗人饮酒吟诗

有的远在千里之外

但心仪襄阳

与襄阳诗人一唱一和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

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

众多诗人都与襄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襄阳

是长安之外的唐诗高地

汉江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