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始放寒假。不少学子的QQ签名改成“好好放松一下”,家长也开始“嚼”起来:“早上不起来,晚上又老不睡,睁开眼睛就玩电脑(手机)。”
寒假放假时间一般为3~4周,其间有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春节,因此,和暑假比起来,寒假更像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但实际上,不管哪个学段的学生和家长,基本上都有“寒假该干什么”的斗法经历。
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是为是否“培优”斗法:孩子想玩玩,家长希望培优,双方实力不对等,往往家长占优,孩子顶多“消极抵抗”。高中生升学压力较大,放假较晚,作业也多,每天被作业压得“透不过气”,偶尔“游戏”放松一下,而家长恨不得孩子一天到晚坐在桌前学习,实现“弯道超车”,一般也就“口角之争”。
大学生其实最可怜,放假回家,父母表面说“上大学了,不管了”,但“起晚点试试看”“几天不摸书试试看”,最初几天尚能笑脸相对,要不了几天,“亲妈也不亲了”,“能干孩子也不能干了”。
其实,寒假就是个假,当然要以休息为主,父母孩子在这一点上要达成共识。尤其是放假前段时间,经历期末考试备战的煎熬,身心俱疲,应以休息为主。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寒假过法:小学和初中,能完成寒假作业,多看看书,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可能比全程培优更合适。高中生,放假已然很晚,作业又多,运动、休闲、阅读,可为下学期冲刺提供更多动力,尤其高三毕业生,利用假期,了解一点高校和专业的知识,也是很有价值的事。
大学寒假时间一般比较长,相对而言,面临的压力也不如高中那么直接。长长的假期,除了阅读、运动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干干兼职也是很好选择。
寒假还是商量着过吧,只是别斗法了,毕竟春节就在那儿。
晨报评论员
教育砖家
助您决胜中考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