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保本基金不保本了
2017-02-15 05:14:00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周恋芹

稳赚不赔还抗跌,买保本基金就行?现在,可行不通了。新年刚开头,证监会正式摘除了“保本基金”的“保本”头衔,并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的保障机制。不过,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还没有明确“去保本”,有购买需求的市民可以多加留意。

保本基金去年风头盛

“确保保本周期到期时本金安全;同时设置15%的目标收益率,在保本期内,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连续15个工作日达到或超过目标收益率,提前结束保本周期。”去年,像这样的保本基金宣传文字并不少见。

在熊市里,保本基金的抗跌性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在前年那段时间,比如是在A股4500点甚至到了5000点买了保本基金,平均亏损没超过5%。”去年以来,由于对整体市场保持谨慎态度,保本基金更是成了香饽饽,第一季度的保本基金发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不少保本基金的额度更是一日就被抢光。

基金正式告别“保本”之名

然而,保本基金的“美好时光”就在上周五戛然而止。

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同时还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也就是说,基金机构不再为投资人兜底,“确保本金安全”这样的字眼也不会再出现了。

针对尚在运行期间的保本基金,指导意见做出“约定继续有效,不变更名称,但不能增持资产,不能增加期限,不能增加风险投资放大倍数等”过渡安排;等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须调整产品保障机制,并要求更名。

根据Wind统计数据,现在还有151只保本基金,截至2016年底合计规模为3200亿元。

还有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保本

基金不再保本了,那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受到怎样的影响?

近期,有行业人士发声,指出有银行已经开始出现去保本的动作,即把理财产品变成净值型,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也像买基金一样要承受净值波动风险。

记者咨询武汉本地的银行人士,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暂时没有接到通知。

记者在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索引栏,没有找到有“保本”字眼的理财产品。不过,一家股份制银行近期发布的一款结构化理财产品引起记者注意。该产品5万元起购,封闭期181天,虽然是一款“非保本型理财”,挂钩股市沪深300指数,但该产品在宣传中着重强调“不管股市后续上涨还是下跌,都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保证本金不会受到损失”。

声音:不妨尝试自建保本组合

针对当前基金去保本,有理财师这样表示:“过去的两年里,保本基金集中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增加得很快,一大批产品都‘拍着胸脯’给投资者承诺,但万一碰上不可预料的极端情况呢?所以现在基金不能保本了,打破刚性兑付,就是要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风险和收益。”

“没有保本基金也别失望,市民完全可以自建保本组合方案。”理财师介绍了这样的一套保本组合方案,即把10万元本金分开,将较大部分的资产做固定收益投资,将较小部分的资产投资高风险的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

理财师举例,小李选择8万元购买五年期国债,年利率为4.17%,那么五年一共可以获得16680元的稳健收益。然后用2万元购买沪深300指数基金,2月13日股市收盘3216点,如果后期股市不幸跌到2000点这样的极端情况,小李的基金损失7562元,组合年化收益率为1.8%。而如果后期股市迎来小阳春,比如涨到5000点,小李的基金收益约13000元,组合年化收益率接近6%。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