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徐若云)被猫抓后引发“汉赛巴通体”细菌感染,就可能染上猫抓病。最近,硚口的周爹爹被家中小猫传染,这才知道原来频繁与猫接触,也有可能患上“猫抓病”。医生提醒,春夏季节汉赛巴通体细菌活动频繁,市民应给自家猫剪爪甲,并远离陌生猫。
86岁的周爹爹,平时与猫为伴。半个月前,儿子周先生发现父亲颈部长了好几个包块,据说不痛也不痒。追问得知,两个月前“疙瘩”就摸上了脖子,而且腋窝下、腹股沟处也有。担心父亲身体,他连忙带着周爹爹赶到武汉市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医生程平介绍,活检过后,最终诊断周爹爹为“猫抓病”。该病是因细菌“汉赛巴通体”感染导致,这种细菌大多寄生在猫身上,通过接触、抓咬人的皮肤而致病。
然而,追问病史发现,周爹爹并未被猫抓伤过。程平分析,与被感染的猫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致病。“这病一般不在人际间传播,大多是良性自限性,多无需特殊处理。不过,免疫功能低下者得了‘猫抓病’有可能诱发心脑并发症,极个别会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