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聚焦
本报讯(记者舒翔宇)没有废旧汽车拆解资质的小作坊却办理了工商执照,直接导致具有资质的正规企业格林美业务量严重不足。昨晚武汉广播电视台播出的《作风聚焦》栏目曝光了此问题。
位于武汉新洲区的格林美汽车拆解基地于2014年9月底投产,占地600余亩、投资12亿元,年处理能力达10万辆,技术和设备水平在国内处于标杆地位。按照国际通用报废率计算,武汉目前每年将产生近20万辆报废汽车。按理说供应还是有保证,为什么会吃不饱?
一位格林美员工告诉记者,在武汉目前只有格林美和武钢的一家废旧汽车拆解企业具备这个资质。位于新洲李集几个自然村的20多家从事废旧汽车拆解的作坊没有一家具备资质,但是他们却办理了工商执照。
据了解,由于现在普遍实现“先照后证”,办理执照很便捷,但如果真要开展汽车拆解业务,必须取得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否则不得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活动。然而实际情况是,巡查员在李集报废汽车拆解一条街上看到,几乎每家企业都在从事废旧汽车拆解,并违规将拆解后的汽车配件进行二次销售。
新洲区工商局执法人员表示,这些企业开展汽车拆解业务是不允许的,之前也查处过,目前的状况是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就开始,不能24小时守着。
格林美员工介绍,这些作坊式拆解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环保措施,汽车拆解产生的废油直接往农田以及水塘里排,对环境污染太大了,环保部门却不管。
巡查员随即来到新洲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企业在取得执照前并不需要环评,因此环保部门对他们实际情况并不掌握,新洲区也没有检测手段。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推动形成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