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泽义举需更多社会力量支持
2017-03-09 09:29:00 来源:武汉晨报

本报讯(记者黎清通讯员杜巍巍)昨天,晨报报道《30年后捐款百万设专项疾病救助金》后,不少读者为李中泽知恩图报的举动点赞,而专家们认为社会上针对个人的定向捐款并不少见,但和医院共同设立救助基金的机构尚不多见,医药卫生健康事业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早在2010年7月1日,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亿元人民币发起成立神华公益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携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开展了旨在帮助贫困家庭0~18周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儿童完成医疗康复的公益项目。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向吉刚介绍说,“神华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走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6年来,每年资助先心病患儿10名(资助上限2万元人民币),白血病患儿5名(资助上限为4万元人民币),至今,已有约80余名患儿受惠。

“救助款项仅用于患病儿童在医院产生的医疗费用,救助款在医院结算不直接支付给个人或家庭。”向吉刚介绍,患儿到医院确诊住院后,符合救助条件的向医院领取申请表,有相关工作人员全程负责患儿的救助名额申请及后续资金划拨事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高华表示,健康事业不仅是医疗卫生界的事业,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很多人投入慈善事业,但多数偏向教育,对医院的捐赠较少。李中泽先生此举具有重大意义,也希望社会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医疗慈善事业之中,而医院会与基金会共同商讨,制定细则,将基金用到刀刃上,用到最需要的患者身上。”

记者采访的另一家医院负责人表示,让更多患者能治得起病,需要完善社会救助体制,可以由政府或社会有识之士投入一部分财力成立社会救助基金,鼓励社会捐款,让全社会共同承担这些贫困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从而减少医院的后顾之忧,让患者安心治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