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学霸”有心病?
2017-03-11 09:24:00 来源:武汉晨报

本报讯(记者黎清通讯员田娟)成绩越好,心理越脆弱?昨日,同济医院未来儿童学校“阳光心理沙龙”走进武汉市第十一中,神经内科专家杨渊主任医师教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爱、包容”的环境。专家表示,现在青少年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问题无法排解,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而越是家境好、很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心理越脆弱,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不适应新环境变孤僻

如今读高一的小李,在父母期望中特别听话,一直很努力学习并顺利地考进了理想的高中。可进入高一后,他突然变得内向、不合群,由于个头矮小,不会踢足球,不会打篮球,完全融入不到新集体,性格越来越孤僻、情绪也越来越低落。不想上学,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

家长说:“以前他很懂事!现在是不是因为在青春期,特别叛逆,所以不好沟通?”

杨渊说,这并不是单纯的青春期反应,“学习环境的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就会消极对待。特别是过于听话的孩子,会抑制自己的愿望去迎合他人要求;会希望自己属于同龄人的团体,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希望自己被团体认可,与团体保持一致,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追求完美容易患强迫症

同样读高一的小魏,父亲管教严厉,从小做事小心谨慎,追求十全十美。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和年级里一直名列前茅,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很得师生喜欢。可一上高中成绩突然下滑,人也很不自信,现在完全不想去上学。

家长说:“上高中后,他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思考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之外还有没有人类……他自己想控制不去想这些无聊的问题,但就是控制不住。每天做作业到凌晨两三点,有时还不能完成作业。”

杨渊说,强迫症的学生多数生活在“父母管教严厉、要求完美”的家庭中,平时也同样对自己要求完美,做事过分认真,特别在意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容易出现“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重复出现的某些观念、情绪和行为”等痛苦表现。这些痛苦往往在校得不到尊重、在家不被父母理解,甚至受到责备导致其更自卑。

家长应提供包容的成长环境

进入中学后,青少年学生进入了生理迅速发展变化时期,伴随着其明显的生理特征变化,其心理发展也迅速转变。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已不再像儿童那么简单、幼稚,却也不如成年人那么成熟,而是更为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排解、加以引导,将会对其身心产生严重的危害。“孩子很痛苦,家长很无奈。在物质富裕的现在,他们的内心更渴望被理解。”杨渊建议家长用自我提问的方式,重新思考教育孩子的策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加“有爱、包容”的成长环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