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鲁艳红)“我写的不是整条街都是酒吧、咖啡馆的小资昙华林,我写的是有着非常深厚历史积淀的昙华林。”昨日,著名散文家、武汉城市建筑史研究专家胡榴明在卓尔书店举办新著《昙华林》的读者交流会,她告诉记者,这是一本不一样的《昙华林》。
曾出版过《夕阳无语——武汉老公馆》《三镇风情——武汉百年建筑经典》《繁华沧桑大武汉》等10多部著作的胡榴明,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史研究写作的先行者,她文学和历史与建筑学相融的跨界写作风格以及对城市文化历史研究的兴趣影响了大批读者。此次将目光投向昙华林,胡榴明说是因出版社的一次邀约,也是缘于自己2003年首次踏入昙华林后的十余年间此地的巨大变化。“我第一次去昙华林,是坐着弟弟的摩托车去的,破旧的街道和房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2011年我重返昙华林,街道已经开始维修,漂亮的面貌开始呈现;再之后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写作,我让自己站得高一些,站在历史时空中把握这一街区的历史,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昙华林过去那些前人还没有发现还没来得及撰写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故事。”《昙华林》的书稿完成后,胡榴明终于将之前对昙华林碎片式的思维和见闻串联起来,“我在感觉、触觉、精神上将昙华林的过去与现在梳理清楚,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了解昙华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喜欢它。”
在《昙华林》中,胡榴明在实地考察访问和查阅文献资料之后,讲述了昙华林的历史,考证了昙华林的建筑物,重点讲述了文华书院、天文堂、北欧建筑群的历史烟云,还原了其历史的原貌。胡榴明介绍:“书中很多内容在武汉图书界前所未有,例如文华书院诞生发展史,我会讲得比别人详细一些。我希望这些对武汉城市发展史以及昙华林街区发展史有所作用。”
通讯员胡西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