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王春岚通讯员袁莉刘望江维孟祥凤
“是药三分毒”,吃保健品就没这方面担忧。轻信推销员的说法,明明生病却不吃药、不复查,而是坚持吃保健品,结果疾病复发,令人后悔不迭。
最近,武汉接连出现这类案例。病人本身经受痛苦,子女更是难受:老人不信科学,劝不住。食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建议,不妨帮老人筛选出正规的保健食品,避免他们留下“保健食品可替代药物”的错误观念。
迷信吃保健品婆婆癌症复发
后湖的马婆婆67岁,6年前患上乳癌,做手术后恢复得不错。医生要求马婆婆定期复查,她只坚持了两年。2013年,马婆婆开始购买保健品,家里堆了几柜子。子女劝说她,马婆婆不以为然:是药三分毒,医院是哄钱的,吃保健品效果就很好了。此后,她再也没有上医院复查。
今年2月底,马婆婆洗澡时摸到右乳有肿块,吓得连忙到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认乳腺癌复发,伴有淋巴结转移。这次,医生不得不切除了马婆婆的右乳。
“吃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乳腺癌术后一定要定期复查!”这次,为她治疗的武汉市第六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李荣强调,术后两年内,每3~4个月复查一次;2~5年期间,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一定要坚持。
儿女哭诉“拦不住”专家:上网查批号
临床上,轻信销售人员推荐,将保健品当做药品食用的市民,医生经常遇到。就在前不久,武汉市第四医院接诊一位张女士,听了“健康养生讲座”后,花几十万元购买保健品,坚持吃了数年,把以前吃的各种药物都停了,但腰疼的老毛病一直不见好。最后就医时,该院正骨康复科主任陈钢确认,张女士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自行使用保健品不仅不对症,还延误了病情。直到此时,张女士才后悔不迭。
“家里老人花大价钱购买那些价格贵、来路不明的保健品,我们拦都拦不住,甚至为此吵架,也没用。”市民董女士说,遇到这种情况,子女只能干着急。
对此,武汉市食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建议,不妨帮老人筛选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作为特殊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中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否则就是违规产品。正规的保健食品外包装上有蓝色草帽样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这样,能帮长辈“过滤掉”不靠谱的保健食品,防止他们留下保健食品能替代药品的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