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记者
小清新男
说千变气象,聊原味生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犹记初中课文《看云识天气》里写着,“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巧合的是,今天是“世界气象日”,主题就是“观云识天”。省市气象部门近期举办“气象开放日”,让气象专家和市民一起聊“天”,揭开3万英尺那些“不测风云”。
可别小看天空里的一片云。云的“家族”共分3族10属29类,各种各样的云代表着不同的天气现象,故称云为“天气的招牌”。千百年来,人们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经验和谚语。
我认识一个民间“气象达人”王源。他说,云层中藏有很多天象,还专门用看云识天和气象谚语这些“土方法”预报天气,比如“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等,听说还挺准。
那么,“观云识天”靠谱吗?武汉气象学会秘书长柳戊弼说,云的产生和演变,与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有关,从云的变化可以推测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云是天气的摇篮,可以作为预报天气的依据。
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现代气象预报,远不止“观云识天”这么简单。武汉市气象台副台长李明介绍,借助气象雷达、卫星、探空气球等现代化的观测手段,能更清晰地观测到大气运动,从而作出更准确的判断。“通过看云判断天气的准确率通常不会比常规的天气预报更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春雨绵绵,让人更想念蓝天白云。下个晴天,一定好好坐下来,端详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