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起案件体现公平正义
2017-03-27 13:45:00 来源:武汉晨报

总编室评论员

用好奇心打量世界

淡定萌叔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在朋友圈刷了屏,引发全国网友的热议。

高利贷暴力催债,儿子目睹母亲被凌辱、报警得不到救助,一审法院苛刻的“正当防卫”要求……这些细节戳中了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案件迅疾引发亿万网友关注,原因在于这是一起“代入感”极强的案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遭遇暴力侵害,但遗憾的是,这起案件中,受害人报警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反而感受的是更大的绝望。

于欢母子借款135万元。事发时,已还款184万元,并抵押价值70万元的房子,还剩17万元欠款实在还不起。显然,月息10%早已超过法律规定的合法年息36%上限,属于非法债务。更令网友气愤的是,催债人采取的凌辱手段可以说已超过了人伦底线。

多达11人追债、非法拘禁、尤其是当儿子面猥亵、凌辱母亲……这样的行为应该被定性为涉黑恶行并严厉打击,但据媒体报道,警察到现场后并没有制止不法追债行为,甚至也没有隔离双方,只是留下一句“要债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转身离开,从而置受害人于绝望之中,随后悲剧发生。而一审法院对警方当时的作为“选择性”失语,也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

“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不曾停步的司法改革,进一步彰显法治的温度和力量。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公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也都可能成为这一信仰崩塌的链条。

好在,这起“辱母杀人案”目前还在走司法程序。虽是周末,公检法机关仍迅速回应舆论和民意,从最高检到山东各级机构,正在进一步审查案件。于欢是故意伤害还是正当防卫,抑或防卫过当?当地警方是否存在不作为?我们期待着终审判决有助于厘清上述问题,即使只是一个开头,但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相关报道详见A12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