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自贸区时代 武汉人实惠多多
2017-04-01 09:06:00 来源:武汉晨报

【范围】

119.9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武汉片区,襄阳片区,宜昌片区。

【总体思路】

“开放先导、创新驱动、绿色引领、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定位】

立足中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力争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襄阳片区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

21.99平方公里(含襄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0.281平方公里)

武汉片区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70平方公里(含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5.41平方公里)

制图赵健刘叙轶

宜昌片区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及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27.97平方公里

支持开展境外证券投资业务

支持证券经营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成立分公司或专业子公司,支持证券经营机构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走出去”,取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资格,开展境外证券投资业务。

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健康保险、科技保险和内河航运保险等专业保险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海外归国人员创新创业企业板。

简政放权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多证合一”模式,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试点。

贸易转型

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培育新型贸易方式。积极培育、拓展新型贸易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按照公平竞争原则,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相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物流等支撑系统,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扶持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融资、退税等服务。

人才激励

增加知识价值含量

人才激励

增加知识价值含量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探索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年薪制和急需紧缺等特殊人才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办法。

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放宽技术型人才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条件。

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深化投资

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通关监管

比照上海自贸区“一线放开”

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比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