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卫记者杨莉)2017年4月1日,第三批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在此之前,中国工商银行主动对接自贸区各项金融服务需求,在自贸区内积极筹建分支机构,并成功完成了多笔市场首单业务,促进自贸区改革创新措施第一时间落地开花。
据了解,工行在第三批自贸区的创新业务涵盖了投融资、跨境结算、担保、大宗商品交易资金清算等各类业务。如工行陕西分行率先为自贸区内某企业境外子公司开立境内本外币账户,办理了首笔跨境结算业务。工行四川分行分别为自贸区内某平行进口车企业和某供应链企业办理首笔进口开证业务。工行辽宁分行为本省知名民营企业境外子公司开立首个自贸区账户并办理首笔跨境结算业务等等。
为切实服务自贸区建设,工行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一是服务网络全覆盖。截至2016年末,工行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12家分支机构,并通过对南非标准银行的战略持股间接覆盖非洲20个国家。
二是金融产品全覆盖。目前,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之前设立的自贸区,工行已形成涵盖“结算、投资、融资、交易”专属的金融产品群,能够全方位满足自贸区客户在资金管理、风险管理、跨境投资、融资、贸易结算等方面的多元需求。
三是工行根据自贸区政策和不同客户需求特点,量身定做了各类专属金融产品,实现了对客户群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如工行上海分行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近2万户,涵盖所有自由贸易账户类型,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下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00亿元和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