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新势力商圈崛起
2017-04-21 11:03:00 来源:武汉晨报

地铁人流不等于商业客流

昨日中午11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位于轻轨1号线二七路站的东部购物公园内看见,偌大的购物中心内逛街的顾客寥寥无几。购物公园侧边的家乐福超市,相对而言,人气还比较旺。从附近居民口中了解到,汉口东部购物公园由两大商业步行街组成,以家乐福超市、环银影城、家电大卖场、餐饮、休闲、娱乐为核心,以各类中、高档品牌店、专卖店相结合,形成一站式购物中心。

乘坐轻轨1号线到头道街站,在161医院旁边可以看到商业综合体东汇广场的广告牌。但记者在百度上,无法搜寻到任何有关于东汇广场的信息和资料。

实际上,不少商业综合体占据的是地铁和轻轨沿线的位置,人流量大交通方便。为何身处闹市反而面临经营压力?业内人士分析,闹市竞争更激烈,目前武汉已有5条地铁串起十几个商圈,5分钟就能到下一站购物。“背靠闹市好赚钱的生意经要换换了。”武汉商业总会会长吴玉梅曾经表示过,如果顾客逛得不顺心,坐地铁到下一站的商业综合体去逛,也就5分钟的车程。

任何一个城市形成商圈的必要条件,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便捷交通作为支撑。从今年开始,地铁2号线、3号线、6号线将轻轨1号线串联起来。新的交通格局也孕育出无限商机,更多的商业形态和商业区域随之“质变”而生,催生着更多大体量、新形态的商圈出现,轻轨沿线商圈或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地铁对商圈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轻轨沿线商圈受益的同时,由于地铁带走了较多的客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综合体将成为落寞者。

文/记者程艳

盘活消费热点细分地铁顾客群

目前,业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地铁的开通,为武汉的商业带来消费便利。尤其是航空路商圈,伴随着轻轨1号线和地铁2号线的开通,极大地缓解了航空路商圈“车进不来,人进不来”的难题。但是各个商场和商业综合体能否搭上驶向轻轨1号线的黄金“列车”,关键点在于自己的调整。

以航空路商圈的庄胜崇光为例,该商场位于轻轨1号线利济北路站和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交会处。经过一年多的重新招商和调整,门立面已经焕然一新,由最初的百货自营完全变更为租赁模式。

据记者了解,近日,经过95个小时的连续浇筑,武汉首个世界级购物中心——恒隆广场购物中心及地下室工程项目首块混凝土大底板浇筑完成。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购物中心地上6层,地下3层,整个项目呈“金鱼嘴”造型,建成后将成为武汉市第一个世界级购物中心。

而在轻轨1号线汉西一路的南国西汇城市广场,则选择了人气较旺的山姆会员超市。

业内人士点评,地铁商业靠地铁把周边消费群体带到商场和商业综合体之前,先要打造好项目的整体环境,引进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把周边3公里的客人留在这里,不能通过地铁流失出去。打造的地铁商圈成为时尚地标,要提升消费能级,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商业需求。轻轨沿线的特色商业街或商场,则以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与地铁商圈形成错位,来增添城市商业的活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