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评论员
70后女汉子
轻视角看世事
“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光看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已开始激动了,最想做的,恐怕是马上去测一测,给自己一颗定心丸。但网友@肿瘤专科医生,则给出了和普通公众看法完全不同的解读。他认为,报道并未说它用于癌症的早诊筛查,更不能用于确诊癌症,那个“过度神化”的标题,给公众造成了“一滴血就能查出有没有得癌症”的误导。
如果这一解读是专业的,那大家的期望或许要落空了。那我们是不是就此冷场?应该说,尽管存在“神化”的成分,但这个试剂盒本身的价值不能被低估,它在监测病情复发和疗效的协助判断上,确实比现有其他相关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高。
试剂盒的现实意义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经得起舆论考验的最终判断。这种专业事情还是留给专业人去判断好了,但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该明白,指望一滴血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生命健康问题,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可以说超出了现有科技水平和认识,打破了自然规律和法则,注定只能是奢望和徒劳。
就算“滴血测癌”技术成真,我们也应该记住扁鹊的名言,“良医治未病”,疾病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而且,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目前治病只能延缓衰老过程,如果人人均能长生不老,那地球早已不堪重负了。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昨天一条微博很火,是医生妈妈写给女儿的急救科普漫画,很多人都在转发,但科普不能光依靠这样的方式。如何看待最新科研成果,我们需要更理智、客观的态度,也考验着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关报道详见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