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评论员
70后女汉子
轻视角看世事
五四青年节前,“空巢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在外地城市中游走……他们以前被叫做“蚁族”或“某漂”,现在被唤做“空巢青年”。5月3日,淘宝发布《中国空巢青年图鉴》,用大数据还原了5000万在异地生活工作、年龄介于20到39岁的“空巢青年”,剖析他们不同程度的空巢特征。
“空巢”源于孤独。据分析,空巢男青年晚上10点最孤独,而空巢女青年的孤独高峰期则是晚上9点,他们中间只有14%的人从未感到孤独。但实际上,这些看似享受孤独的年轻人,其实也渴望爱情和社交。
有愿望,就会有改变。这个名字前缀着“空巢”的群体,90后为主体,大多初入职场,身处异地,曾经给长辈们留下了“消极”和“堕落”的固有印象。不过,真实生活中,他们虽不属于超高消费能力人群,但在信用表现上却很争气。他们作息规律、开销节制、普遍高诚信,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数据显示,在闲鱼上,“空巢青年”发布了149万个技能分享帖子,整体占比达80%,充分说明他们对外积极社交、互动的一面。如此热心,也难怪,图鉴把他们称为“走出空巢的空巢青年”。可见,“独居”不仅是一种生活选择,也是社会新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给“空巢青年”画像,是为了了解“空巢青年”。只有先了解,才能给他们一个符合他们需求的青年节,用更积极主动的介入,把他们从所谓“宅”和“剩”的状态中拉出来,激发出他们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让他们真正展现出青春勃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