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鲁艳红)两周前启幕的物外书店中山大道店昨日迎来五月的首场文学分享会,著名作家、武汉作协主席李修文同读者一同分享其文学态度及其新著《山河袈裟》的创作过程。少年成名,曾一度陷入创作困境的李修文坦言,作家的重点不是写作,而应是生活,“否则我们很容易首先不变成一个生活意义上的人,而是作为一个文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看起来那是某种专业生活,但在我看来那是伪生活,是被挑选过的生活。”
近来出版的散文集《山河袈裟》耗去李修文十年之功。这与他25岁便进入武汉市文联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专业作家不免形成反差。李修文非常坦白地说:“在《滴泪痣》和《捆绑上天堂》之后,我很长时间写不出来东西,我知道是生活出现了问题。”很长一段岁月里,李修文早晨一起来就想写作,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是没有写出来一个字,“我的写作一定是要描摹自己亲身遭遇的世界。如果生活本身出了问题,如果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出了问题,如果说生活里泥沙俱下的那个部分没有被真切的遭遇和感受到,我们就没有办法重新发现这个世界。”
此后,李修文打算把自己推倒重来。写剧本是他写不下去时对自己的挽救,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后来收录入《山河袈裟》的篇章,“《山河袈裟》很多是我在给人写剧本的道路上上当受骗的历史。”《山河袈裟》中的文章大多写于李修文这十年来奔忙的途中,比如山林与小镇、片场,小旅馆与长途火车,写作对象则包括了门卫和小贩、修伞的和补锅的、快递员和清洁工等等普通人。
李修文说是那些能够理解和体察到的生活,让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我在做编剧、做监制的过程中,真切的去生活,接触了大量生活中的挫败者,对人情冷暖感觉愈加明显,因此重新获得了直面现实的能力,重现找回了我的写作。”
李修文记者鲁艳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