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的美好到现实的美好
2017-05-09 11:55:00 来源:武汉晨报

本报评论员郭钦

2016年底以来,和国内的许多城市一样,武汉的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起来。曾经有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的应用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反映在每个城市的街头,就是如武汉一样,排满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我不想用“泛滥”来形容这样的景象,因为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在丰富城市外在色彩的同时,还承载了绿色出行、健康出行和方便出行等等美好的理念。只是,理念的美好到现实的美好,中间还要面对诸多实际问题,比如运行环境、人性的弱点、车本身使用情况等等。就像这次我们聚焦的停车规范问题,就是运行环境和人性的交叉问题。

大家的第一印象里,很容易把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归咎于使用者的个人素质。这当然也没错,但和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质的有桩共享单车不同,企业经营的营利性质的共享单车是无桩的,这本身就增加了停车的随意性,再加上后者的无监管模式,带来更多对人性的考验,更加大了乱停乱放的风险。

而相比简单地去责备使用者的素质,勇敢地承认企业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或许才是更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须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只体现在共享经济、绿色理念的推广上,同样也体现在对良好城市环境的维护上。尤其是在从共享单车行业获得经济利益后,更有责任帮助这个行业在符合城市管理体系的框架内健康发展。真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共享单车都能在指定的停放点,停成一道绚丽的“彩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