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评论员
70后女汉子
轻视角看世事
近日,一则女大学生脚踹女童的新闻在网上不断发酵。12日晚,大连宋女士带4岁女儿辰辰在饭店吃饭,女儿玩的时候突然大叫一声,宋女士称她当时也批评了孩子,而后辰辰又喊了一声,邻座的女大学生突然冲过来踹了辰辰一脚:“让你叫,我踹死你!”监控曝光后,事件再度引发网友争议。
看完整个视频,真没法分个谁对谁错,因为事件的当事者都在用拳头解决问题,丢了一个“理”字。但更让人担心的,还是评论里不断出现的两种声音。一种说女大学生打得对,熊孩子自己父母不教育,就等着别人来教育;还有一种觉得,看到自己孩子被打了,母亲再疯狂的举动也能理解。层出不穷的为了孩子互殴事件,大抵就是因为背后有着这样的群众心理基础。
如果只为自己解气,那大家大可以循着这样的心理,继续围观下一起类似的事件,然后再用这样的评论继续释放也积累着戾气,但如果不想这样的声音带坏更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就还有一些道理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共识。
我从来不认为,孩子小所以全社会都要为他们让路,但同时,一个人的合理诉求应该通过正确的渠道来表达,这也是社会交往的正常法则。简单来说,对于“熊孩子”,外人可以去告诉甚至警告家长,但没有资格以暴力“教训”熊孩子,哪怕只是凶一下。
有人说,对这事最服的一个评论就是“熊孩子何苦为难熊孩子”。确实,家长有责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管大小,但与此同时,舆论和网络也请给出正确的声音,别再用简单的站队混淆了应有的是非。